不支持Flash
|
|
|
4000萬孩子:中國城市化的危險代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3日 00:4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 文/童大煥 21世紀人類社會最偉大的兩件事,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技術革命,突出表現為互聯網;二是中國的城市化運動,青壯年勞動力正突破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枷鎖迅速融進全國性的大市場,最底層的農民階層和中上層的社會精英階層一道,突破觀念、單位和城鄉分隔的重重障礙,把自己蛻變成為最具活力的市場資源,并由此支撐起長期以來一些官員和經濟學者引以為豪的中國經濟奇跡。他們,成為中國最有生機和活力的的“流動的資本”。 然而,這樣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流動資本卻付出了高昂和危險的代價,那就是2000萬高考黑戶和2000萬留守兒童,他們背后的危機正在進一步顯現,而至今,卻無解決之道。 在教育和戶籍問題上,我們的腳已經踏上21世紀的高速列車,腦袋卻似乎停留在1978年以前人一輩子固定在一個地方甚至一個單位的計劃經濟時代,一系列的制度和觀念都在拖著時代的后腿。眼前的一個事例是:北師大亞太附屬實驗學校高一學生王銘因為戶籍在海南,不能在北京參加高考;而海南為了防止“高考移民”,規定必須在當地讀完3年高中課程、有當地小學或初中畢業證,才能不受限制地報考大學。無奈之下,她的父母向媒體表示孩子只能選擇出國求學。 無數的兒童已經遭遇、正在遭遇或者即將遭遇同樣的命運,不論其父母是社會精英還是剛剛從農田里洗完腳進城的農民。只要他們跨省流動,這樣的現實就格外冰冷而且堅硬。18歲以下流動兒童的群體,如今已達2000萬!他們有多少可以和王銘一樣幸運呢?他們在自己的國土上流動,人卻被甩在教育的正常秩序之外,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他們只能“借讀”,交高額贊助費,或者只能在打工子弟學校擁有一張風雨飄搖的書桌,而且還隨時面臨著學校被地方政府取締的危險。到了高考,他們更是整體被排除在外:常住地以戶籍為壁壘把他們擋在門外,戶籍所在地以拒絕“高考移民”為由把他們排斥在外。他們的地位,連國與國之間的非法移民都不如。 平等受教育的權利寫在法律上,“高考是最公平的考試”掛在教育官員的口號里,但卻沒有人、沒有制度來維護這樣一個龐大社會群體的權益!他們以及他們的家長,基本上處在求告無門的境地。調查顯示,平等受教育權和高考權受到的制度性侵害,已經直接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巨大障礙,不僅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業,而且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心靈健康,其仇視社會和違法犯罪的比例是正常人群的3倍以上;而且這種影響直接“鏡像”到另外2000萬被迫留守、不能隨父母遷徙流動的兒童。當不平等成為我們這個社會的常態,甚至成為孩子們進入社會前“教育”的“人生第一課”時,我不知道我們的未來到底會怎樣。 1964年,美國國會在民權法第四條中提出,要對公共教育各個層次作出專門調查,調查不同種族、膚色、宗教等族群的平等教育機會問題。1983年,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此后,美國每年都會發表類似警示教育問題的報告,每一屆總統都會提出教育改革的綱領,以教育總統自詡。 聯系到國內教育已經6年來連續5年成為百姓眼中的亂收費之首(另一年為第二名),聯系到政府教育投入比例逐年降低的事實,聯系到新“讀書無用論”在農村的大幅度抬頭,聯系到眾多公立重點大學地方化,聯系到半數大學生畢業即失業,聯系到教育體制內部的高度行政化導致教育和科研的雙重落后與滑坡,等等。我們也有必要大聲疾呼: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