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我為醫改建言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30日 11:11 南方都市報
批評與回應 貴報薛涌先生專欄近日談及醫改話題,《在醫改中注入社區精神》一文顯示出外行人看熱鬧都看出了門道,筆者作為行內人士,有感而發。 醫療體制改革的迫切性已成上下共識,但是如果沒有整體戰略設計,其它局部戰略設計很難,政策和策略的制訂也難。商業和工業涉及國計民生都能成功改革,醫療行業由于醫學的排他性和可控制性,改革效率會遠遠高于其它行業,其破壞性遠遠低于其它行業。 要從體制和政策上開放醫療市場,確定多種體制的醫療保障系統。還原醫學體系的多種功能和職能。醫藥徹底分家,精簡并優化衛生部門管理職能,提升、健全和規范衛生部門、行業協會、醫師協會等多種市場服務和獨立監督管理體系。 第一,將醫療行業細分為服務性機構、事業性機構、福利性機構,而不是營利性和非營利性機構的簡單劃分。 定性定位為服務性機構的醫療市場,對全社會開放,從體制和政策上大量鼓勵私人獨立開業。現有國資醫療機構包括部隊醫療機構可以保留定性為事業機構。國家集中投資與經營擁有特色專科的醫院和大中型綜合性科研、教學示范醫院,引導和平衡社會醫療機構的服務技術、服務質量、服務價格及示范管理。部隊和民政部門的醫療保健救助等部門,可定性為福利性單位。有衛生執法、行業協會和醫師協會的協助、監督管理,福利性醫療機構也可以較好地發揮社會作用。 第二,將現行醫療衛生市場含有預防、保健、急救、治療、康復、療養、養生、健康教育、心理咨詢、臨終關懷等“多位一體”的醫療市場對全社會全面開放。 第三,醫療保險市場也向全社會開放,形成國家強制性保險,與非國有多種醫療自愿性保險共存的保障體系。 可以預見,醫療體制的改革阻力,主要來自衛生部門本身和地方政府國資醫療機構。不過,無論是國資、民資醫療機構中的醫生和病人都是積極響應的,可以說任何沒有醫生和病人積極參與的醫改都是消極的。期望國資醫療機構經過改革的陣痛過后,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能獲得提高,進入良性競爭,政府也可以輕裝上陣,醫療行業得以重建和提升良好形象。 吳少華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