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從福特想到吃虧精神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4日 03:57 第一財經日報
董明珠 最近讀《亨利·福特自傳》,是的,就是那位給美國“裝上了車輪子”的福特先生的自傳。因為書的扉頁上有一句話,“消費者是我們工作的中心所在。我們在工作中必須時刻想著我們的消費者,提供比競爭對手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句話,讓我有知音之感,于是我決定好好地讀讀福特,讀讀他的人生。 冒點傻氣的福特 《亨利·福特自傳》寫的是福特事業的起起落落,從出生一直到第一輛汽車的誕生,福特經歷了許多艱辛,也體味了常人無法理解的快樂。我喜歡書中執著得有些傻氣的福特,不斷離開一個又一個穩定的工作,離開父親的農場,不斷地研究、實驗、再研究、再實驗……如此的艱辛只是因為他喜歡機械,因為他有一個不需要馬拉車的夢想。 或許是性格使然,我總覺得事業是實實在在干出來的,甚至干得有點偏執,有點傻。而不太聰明也許正是成功的開始。讀福特的自傳,我的這種想法得到了更確切的驗證。為什么在聰明人居多的美國,只有一個發明汽車的福特?用福特的話說,(聰明人)他們是如此聰明和現實,以致他們總是知道為什么某些事情是做不到的。這樣,他們也就告別了對更大的可能性的嘗試。 在福特生活的年代,許多人都從雜志上知道了“自動發動機”,但這只引起了人們的興趣而非熱情。當時的發動機有著一個大汽缸,動力是間斷性供給的,因此需要一個特別重的飛輪,平均每磅金屬產生的動力還不如蒸汽機,更別提它還要使用發光氣體。沒有人對它進行研究和實驗,除了冒點傻氣的福特。福特先是弄清了發動機的原理,然后有了制造雙缸發動機的構想,終于在1892年成功造出了他的第一輛汽車。 我可以想象年輕的福特如何在自己的小車間里不斷地研究、實驗,憑借不多的資料,摸索著將一個個別人從來沒想過的構思變為現實。我可以體會他的快樂和艱辛,這也是每一個做工業者必經的心路歷程。 吃虧的精神 工業與商業是不同的,這是一座用一個零件一個零件造起來的大廈。大廈的高度,取決于地基的牢固程度。因此,僥幸與投機在這里都不管用,只有秉承一種“工業精神”,朝著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能走向未來。 企業的發展不僅要具備核心競爭力,更需要用一種靈魂性的東西去充實它的文化。從我個人的實踐來看,盡快實現企業發展的精神動力從“商業精神”到“工業精神”的轉化,是當前中國企業發展的一項靈魂性的支撐工作。改革開放至今,中國大部分企業長期用“商業精神”來指導發展,什么賺錢做什么,完全用一時的利潤標尺來衡量。仿冒與跟風、價格戰、同質化、產能過剩等,其實都是“商業精神”帶給中國企業的后遺癥。 縱觀世界經濟的歷史,不難發現,那些長期領導行業發展的領袖企業,其發展的核心動力就是一股“傻勁”和“吃虧的精神”。如果沒有當年福特堅持只做汽車不做金融的“傻勁”,就不會有今天的福特汽車。 與“商業精神”不同,我理解的“工業精神”是指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全心全意關注消費者需求,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用企業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所有行為都必須對未來負責任的精神,簡單說就是“吃虧精神”。有了這種“工業精神”,就可以把人的力量和智慧無限量地聚合起來,實現最大限度的自主創新,創立民族品牌,推動中國的制造業和經濟向前發展,與世界先進水平接軌。 當代中國需要“工業精神” 在我心中,真正的工業者必定是“工業精神”的實踐者,有理想、有抱負、有社會責任感,愿意為長期價值放棄眼前利益。真正的工業者會把推動社會進步作為自己事業的核心,而非簡單贏取利潤。當代中國要發展,需要的就是這種真正的工業者和他們的“工業精神”——他們獲得利潤,但并不僅僅為了獲得利潤!他們的利潤來自于通過自主創新而實現的核心技術的發展。 我自認不是一個聰明的人,只是一味朝著認定的方向前進。對我而言,我所在的格力電器的方向就是我的方向。我希望格力空調能成為世界上叫得響的牌子,能讓中國空調業在國外同行面前挺直腰桿。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只做空調,不給自己留一點后路;為了這個目標,我們建起中國最大的空調實驗中心;為了這個目標,我們一直不愿意多說些什么,而是全力服務于我們的顧客…… 我不知道還要放棄多少、付出多少才能完成夢想。但我明白,只有堅持“工業精神”勇敢地走下去,才有可能到達彼岸,因為福特就是這樣開啟了他成功的第一章。 (作者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裁) 更多精彩內容請瀏覽第一財經的網站:www.china-cbn.com 中國首選,價值之選!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 訂閱電話:021—52132511(上海)10—58685866(北京)020—83731031(廣州)0755—82416077(深圳)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