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證監會人事大動并非論功行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11:45 南方都市報

  葉檀

  近日,有關證券市場的最大新聞不是工行IPO,不是招行股價大漲,而是自1992年證監會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內部人事變動,涉及到50多位官員。

  股改大局已定,證監會主席尚福林與各位大小功臣重新排序,“尚家軍”已成氣候等種種猜測既符合情理,也合乎國情。讓一個在長熊之時啟動股改、一個在證監會主席這一火山口上堅持五年之久,并且成功使中國股市從昏厥狀態逐步恢復機能的改革者,繼續坐在火山口上,確實不人道,也不利于后續的改革者乘勝追擊。但此次變動,絕不應視作軍事大捷之后的論功行賞,而意味著一個股市新時代即將開始。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的尹中立先生對尚福林評價頗高,他認為尚福林完成了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股改。僅這一條,就可以名垂中國改革史。不管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什么人用了什么手段,能完成股改,解決了中國股市的一大癥結,就是中國股市的功臣。截至目前,滬市完成股改或者進入股改程序的公司已達721家,占全部應股改公司總數的88.4%;深市主板已完成或進入股改程序公司共398家,占深圳主板總市值的89.84%。

  此次股改打上了尚福林的深重印跡,而不是由那些更熟悉國外成熟

資本市場的人士來主導,已經給出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需要怎樣的改革派的答案:一要有行政經驗,二要有堅定的決心,三要善用資源。僅僅擁有市場化的理念,僅僅擁有成熟市場的皮毛,僅僅以金融創新的口號炫目于一時,是遠遠不夠的,中國的資本市場需要的是熟諳中國國情并且不排斥市場化的改革者。

  尚福林先生在國有銀行工作多年,對中國的行政性資源配置那套辦法極為熟悉,在關鍵時刻,不會吝惜使用行政手段來達到“正確”的結果。股改成功,大而言之,國務院制定了奠定股改成功基礎的國九條,各部委共同推進落實,成為減少掣肘形成合力的關鍵;小而言之,我們時常看到市場在牛熊爭奪的關鍵時刻,雖然有關官員認為“股指并不能證明股改成敗”,但那些大盤藍籌股似乎總是在號令之下適時地進行群體性護盤表演。另一方面,他對于市場人士也絕不排斥,從出臺的融資融券以及股指期貨即將出臺等一系列政策來看,股市向市場化的腳步從來沒有那么堅決過。史美倫的出局、李青原的淡出,這些激烈的改革者逐漸離開我們的視線,有時個人的失利說明了總體的成功,其間并無涇渭分明的界限。

  當股改大局初定,人們開始對于股指充滿樂觀情緒之時,并不意味著此輪變法已徹底成功,回過頭來看當初的沒有質疑未始沒有意義。關鍵問題是,股市濃厚的行政色彩不退,市場二字難興。

  中國的股市仍然缺乏民事賠償制度這一護法——雖然保護股民利益與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一再被訴之于口,但從來不曾像市場化一樣立竿見影。事實上,在股改過程中,不成文的對價底線,并非空穴來風的神秘救市資金,以及大盤股上市之前的利好傳言與優惠政策,最要命的是對于上市公司的嚴責與輕罰,到現在為止都是一個普遍現象。而對于券商的整改模式,其中央行再貸款拯救法,很難說已經免除了券商以后的道德風險。大股東違規占資正在清理的過程之中:目前已完成的276家上市公司167.09億元清欠額,也僅占全部所需清償資金總額的36.23%。與此同時,將監管權限部分下放給交易所實行市場自律,由于交易所的準行政身份,將會形成市場自律還是新一輪更嚴厲的行政控制,有待觀察……

  股改的成功與股民對ST的狂炒同時存在,正預示后股改時代有兩種可能——在強大的行政力量推動下取得的股改成果是易碎的,如果相應的市場化措施不跟上,會讓中國股市陷入又一輪巨大的政策市中,進行資本蒸發的實戰演習;如果健康的市場化步驟如期而至,我們將看到一個龐大到人類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股市,為無數企業尋找到合適的資金與管理者、所有人。

  無論如何,一批改革者只能在一定特定的時期內起作用,當股改之后大小股東的利益趨向一致,中國資本市場面臨的難題變成,如何去除中國股市中的控股股東“永控機制”,將股權的轉讓視作圈現錢的捷徑,并購成為內部人之間的游戲而不是為公司尋找優質管理團隊的市場化努力。但這,顯然應該由新一代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者來接盤。

  (作者系資深財經評論員)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40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