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香港公務員的風尚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 01:40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彭友

  由于采訪的緣故,我經(jīng)常往香港——多數(shù)是港府各部門——打電話。這時,我的心情就會格外的好,因為我可以完全地預計到,話筒彼端將傳來一聲輕柔而禮貌的粵語問候。當聽到致電者操著一口不甚標準的普通話時,他們也就立即將發(fā)音轉為遠遜于其粵語和英語水平的國語。

  然后,這些香港人士會小心翼翼地應承著你。在你長篇大論的停頓過程中,他們不停地用“是”“噢”等簡潔詞匯來表示正在洗耳恭聽。而且,對方都不會直突突地問你這位不速之客有何貴干,而是溫和地暗示,能為您提供什么服務。

  每當我提出需要某些資料,對方總是答應盡量提供。即使對口的同事不在,接話者一句“我有什么可以幫上您”,也能給我春風化雨之感。

  其實很多時候,都不必耗資甚巨地撥打這些國際長途,因為港府的大部分新聞信息都及時地公布在其官方網(wǎng)站。有次我向香港高等法院詢要一份判決書,辦公室小姐就給了我一個網(wǎng)址,沒想到里面陳列著多年的判決書,分門別類應有盡有,倒是弄得我在海量的資料里頭昏眼花。

  在特區(qū)政府的官方網(wǎng)站上,有一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及有關機構電話簿”,大小官員的聯(lián)系方式都列次其間。當然,曾蔭權特首等政要人物還是被隱去,你只能找到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曾俊華先生來一探虛實——但縱使如此,也總比內地某些永遠都在開會或出差的“人民公仆”要好多了吧。

  不單是政府部門,香港企業(yè)界、學術界人士也是彬彬有禮,對你的詢問給予溫和耐心的回答,通常他們不會首先提出結束談話——通話結束后,他們也不會先于你放下話筒。

  這,表面是一個人的修養(yǎng),實際上體現(xiàn)了另一種制度文化的風尚。(作者為本報華南分社記者)

發(fā)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