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覃里雯:艱難的青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 10:45 21世紀經(jīng)濟報道

  覃里雯

  發(fā)生在西安市鐵一中高考前的悲慘事件成了縈繞在我們心頭的噩夢。就像獲得2003年金棕櫚獎的法國電影《大象》一樣,成人世界再次發(fā)現(xiàn),青少年的殘暴罪行讓人根本無法理解。英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戈爾丁曾在《蠅王》里寫過一個荒島兒童變成暴君和暴徒的故事,但那完全是借用兒童之身說成人世界之事,而青少年的世界里有許多和成人完全不同的東西。他們的情感和行為模式有時有著完全不同的起因——就像19歲的強奸殺人犯趙大偉自己說的那樣:“我的行為沒有代表性,不反映某種社會現(xiàn)象……”

  其實,沮喪的父母們可以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有時候,孩子的生理結(jié)構(gòu)是不跟成人講道理的。比如,如果你12歲的兒子在你看書的時候不停地要你給他買航模,而完全不顧你怒氣沖沖的表情,那不是因為他自認為長大了,故意忽視你的感情,而是因為他完全看不出你在生氣。

  在去年9月初的英國科學促進聯(lián)合會上,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和兒童健康學院的聯(lián)合研究小組公布,孩子們在12歲至14歲的時候,辨認社會性情感暗示和情感(特別是憤怒和悲傷)的能力會下降。也就是說,叛逆的青少年并非故意頑固不化或者桀驁不馴,而是他們的大腦無法測知父母、教師和其他成年人發(fā)出的微妙信號,或者他們會誤解這些信號。

  研究小組的大衛(wèi)·斯庫斯教授說,大腦發(fā)展到了這個時間,就會呈現(xiàn)這樣的功能。“這一現(xiàn)象確實有其物質(zhì)原因,不過幸運的是,他們會復原。”而且,處理面部表情認知的大腦區(qū)域還和處理聲音認知的大腦區(qū)域相關(guān)。也就是說,孩子可能看不出、也聽不出成人給他們的暗示。一張嚴肅的臉不管用,生氣的音調(diào)也不管用,除非你直截了當?shù)卣f:“你這樣做很讓我難過!”

  研究組的課題是研究自閉癥,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發(fā)現(xiàn)自閉癥和男性發(fā)展之間的關(guān)系。他們對6000個6至16歲的孩子做了觀察研究。所有的孩子都要做一些測試,比如記住人的長相,進行目光接觸,辨認照片上的各種表情——歡喜、悲傷、憤怒、恐懼、驚訝和厭惡。這些能力能夠保證人們適宜地進行社會交往,而患有自閉癥的人明顯地缺乏這些能力——12至14歲的孩子也是,他們尤其分不出悲傷和憤怒的表情。

  這樣的問題在男孩身上遠遠要比在女孩身上嚴重——6歲的女孩在分辨情感和社會信號方面比70%的男孩要強。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老師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如果僅僅板起臉來的話,女孩子們很快就會安靜下來,但是男孩子們更難以控制。

  但是,一旦到了

青春期,當身體經(jīng)歷了荷爾蒙的變化,大腦會重新進行調(diào)整,而兩性在這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下降,比5年前要差。幸運的是,在十六七歲的時候,這個問題多半就會得到解決。到了上高中的年齡,孩子們忽然會安靜下來。不過,這當中自然也有例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晚熟”。

  這個發(fā)現(xiàn)對理解青少年犯罪問題尤其重要,就此爭論不休的人們現(xiàn)在又有了新消息可資分析。為什么孩子們經(jīng)常忽視成人的教導和情感?為什么他們總是要等到我們火冒三丈才知道我們的意思,而這時往往他們會和我們干仗?

  這個問題現(xiàn)在可以這么看,假設(shè)你的大腦正在發(fā)生一些生理性的變化,使你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大人們給你拋的斜眼和緊抿的嘴唇是什么意思,結(jié)果三天之后,大人們忽然對你大發(fā)雷霆:“你一點也不聽我的話!”也許還開始打你,你是否會感到委屈,而且非常討厭他們的無理?對青春期早期的孩子來說,很多時候世界是不可理喻的,加上荷爾蒙的作用,他們很容易在面臨挫折的時候做出最直截了當?shù)姆磻?yīng):暴力。

  大眾媒體總是在描述一幅令人沮喪的圖景,我們似乎看到今天的生活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暴力犯罪問題,事實上,和許多現(xiàn)代疾病一樣,我們可能只是受到了一些媒體的誤導,因為我們并沒有數(shù)據(jù)比較過不同時代的青少年暴力犯罪率,而且,從前的媒體并沒有今天這么普及。僅僅因此感嘆世風日下是毫無根據(jù)的。

  心理專家和社會學家們并未經(jīng)過足夠的研究,就想當然地指責電視節(jié)目和電子游戲,認為這兩樣東西是敗壞青少年道德的罪魁禍首,這對解決問題并無幫助——因為我們知道有些少女罪犯并沒有經(jīng)常接觸暴力節(jié)目和暴力電子游戲——她們最喜歡的是櫻桃小丸子的

動畫片。想當然的“反思”、“警惕”、“呼吁”和“分析”充斥了各種大眾媒體,最后只能讓人們越來越不得其解。

  不同的理解會導致人們對青少年的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在不同的時代,青少年獲得的待遇非常不同。我國古代的正統(tǒng)教育理念把“嚴打”看作是教育青少年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懲罰被當成是最有效的心理治療。

  如果孩子們幸運地長大,大腦恢復必要的社會交往能力,人們會誤認為這是被“嚴打”出來的結(jié)果。整個社會的成年人都曾自動參與到這場“馴服”青少年的競技中來。現(xiàn)在我們知道,這樣的手段對培養(yǎng)健康自信、體貼父母的孩子毫無助益。而趙大偉的案例似乎證明,無所不到的管教——從偷看孩子日記到每日不分大小事的過分管教(凡事都講個“對錯”)會在某些情況下積累負面情緒。

  今天,重要的是了解如何與青少年正確溝通的方法。青少年并不是危險的,除非他們的生理狀況和心理困惑長期得不到解決。耐心的、平等的、透徹的對話和一定程度的自由似乎是最可靠的溝通方法。如果對青春開始的艱難沒有給予足夠的理解和同情,我們就得承擔它所導致的后果。

發(fā)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