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培養新社會階層代表人士也要靠兩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5日 11:22 南方都市報
鄢烈山 我這里說的“兩手”很普通,類似于經濟與社會發展中的“看得見的手”(政府管理調控)與“看不見的手”(市場自我調節)兩種。再說什么叫“新社會階層”。“新社會階層”的提法并非“蓬門今始為君開”。網上一搜,《求是》雜志2003年第23期有文評述《新的社會階層在我國崛起》。顯然,“新的社會階層”出現是改革開放合乎邏輯的發展結果;也是“三個代表”理論提出后浮上傳媒平臺的詞語。 不以為然的網友說:“什么新社會階層,無非就是消失了一段時間的資本家又回來了”;“什么新社會階層,直說就是私營經濟階層。為什么總是發明一些莫名其妙的新詞語?”此言差矣。“新社會階層”不僅指“資本家”,也不只包括小本謀生的個體經營者,還包括外企和民企的“白領”,還包括王朔、余華這些無“單位”的自由職業者。 據9月12日的報道《統戰部定義新社會階層 加強非中共人士培養任用》,中共中央統戰部負責人接受《人民日報》采訪時表示,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主要由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和自由擇業的知識分子組成。目前全國私營企業有450萬家,投資人1100萬,自由職業者約有1000萬。相關統計顯示,新的社會階層以及從業人員人數已超過1.5億,約占總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著10萬億元左右的資本,使用著全國半數以上的技術專利,直接或間接地貢獻著全國近1/3的稅收。這個“新階層”隊伍之龐大、能量之宏大真不可小覷。 一般地說,一個概念所指的對象(外延)越廣泛越復雜,它的內涵就越難界定和概括。但是,這就像我們單位來了一個“新同事”,不論你對他的了解深淺,能否說得清,他的“新”來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客觀存在。 這個“新社會階層”既新又舊。說舊,是因為這些職業在“舊社會”早就有了,不過他們可能叫“買辦”、“拿摩溫”、“西崽”、“小業主”等等。說新,一是“重新”的新,經過了上世紀50年代的“三大改造”,這些職業是改革開放以后重生的;二是舊時從事這些職業的人在全社會所占的比例遠沒有今日大,這個階層發展壯大是中國走現代化道路不可逆轉的新趨勢。 從執政黨的立場考慮,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從積極角度講,執政黨要廣攬各路英雄為我所用,才能補充新鮮血液團結一切愛國者建設好國家。從消極角度講,新的社會階層既已長大,必有他們的利益訴求,政治上其實也有個“能量不滅”的規律,像蘇秦張儀范睢韓信這樣的能人,你不給他們用武之地,他們就會另找舞臺,乃至成為敵人,攪黃你的宏圖大計。 培養和任用包括新社會階層人士的“黨外代表人士隊伍”,是執政黨當下的統戰政策。黨外人士現在對這一點也不必有什么疑慮了。雖然“統戰”一詞被改革開放前多年的“左氏”為虐敗壞了名聲,使一些人一想到自己是“統戰對象”就不舒服,它曾意味著不是自己人,只是“同路人”,只是暫時有利用價值,說不定哪天就要被改造被斗爭;但是今非昔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市場經濟”等基本理論已深入人心,非公經濟人士、自由職業者至少在100年內不用擔心被打入社會的另冊。 然而,正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爭當“人民代表”、“政協委員”乃至直接謀官的黨外人士、新社會階層人士日漸多起來。他們之中難免良莠不齊,以不正當手段得之并利用政治資本謀私利、濫作威福的例子,這些年揭露了不少;劉涌之類紅黑通吃的“代表”、“委員”各地都可能出現。 所以,新社會階層人士代表的培養和產生,不僅要靠執政黨(具體的就是統戰部門)用“看得見的手”(多好的詞,如果“看得見”也意味著公開化、透明化)來做,還要靠新社會階層自發地產生。前者相當于計劃調控,后者相當于市場的自我組織,由看不見的手來操作。 “看不見的手”培養新社會階層領袖人才、代表人士,前提不言自明,即充分地發展社會自治。讓商會之類民間組織、社區組織在參與行業、社團、社會活動中鍛煉人才;“物競天擇”,自會有真正的“代表人士”冒出來,為建設和諧社會所用。 (作者系知名雜文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