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百姓對藥品19次降價為何感覺不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11:28 新華網

  余豐慧

  19次降價,體現了國家對老百姓特別是患者的關心和照顧;體現了國家下決心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決心;也說明藥品價格已經高得離譜,已達到百姓承受的極限;更加說明藥品降價之難,說明每次降價后價格的大幅反彈抵消了前次降價的效果。一類商品如果在幾年里19次降價,一般情況下百姓應該很明顯地感覺到,甚至感覺很大。而藥品19次降價,廣大百姓卻感覺不到,感覺不大。為何?難道藥品是什么特殊商品?藥品會“變戲法”和“變身術”?這似乎成了一個“謎”。

  8月31日《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基本揭開了謎底: 第19道降價令生效當天,記者走訪發現,“降價令”在各地執行情況總體不錯,但也遭遇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對策”,部分廠家和藥店的做法讓人感到不可理解。有的藥品生產廠家因降價而停止了供貨,已經造成個別藥品暫缺。大連物價檢查所一位負責人表示,每次

藥品降價后,都會有一些藥品從患者的視野里“消失”,用不了多長時間,一種新名稱的藥品便會“面世”,成分與此前“消失”的藥品大同小異,有的甚至換湯不換藥,但
藥價
卻可以冠冕堂皇地步入“新貴”行列。

  這就出現這樣一個怪圈:藥品價格高—百姓呼聲大—國家開始降價—降價藥品消失—新藥品誕生—藥品價格繼續高—百姓再呼吁—國家再降價…… 一直在這個怪圈里面打轉轉。這是19次降價效果不大,百姓感覺不到的主要原因。

  按理說,降價次數達到兩位數后效果仍然不大,證明單純依靠降價一種手段已經不能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了,就應該思考一些深層次原因。否則,一定還有20、30次甚至更多次數的降價措施出臺,百姓也會有20、30次的失望和喪失信心。因此,一邊降價,另一邊必須堅決取締和打擊廠家的“變戲法”和“變身術”。一位醫藥專家曾經舉過這樣一個例子,一種藥曾經的價格只有幾分錢一粒,結果成分一模一樣,連一點改動也沒有,換了一個藥名,竟然達到一兩元一粒。醫藥管理部門在新藥品種審批中,應該能夠把住這個關口。

  首先,新藥審批環節應該實行陽光政策,公開申請審批藥種的成分、作用,與哪些藥品療效近似等內容,接受社會各界監督。一些生產廠家知情人員說,一種新藥在審批環節的公關費用少則上百萬,多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這些所謂的“公關費用”大部分是賄賂資金,要加在藥品成本里的,最終還是患者埋單。因此,對于新藥在論證、審批環節發生的權錢交易,無論是主管部門官員或是專家教授要統統拿下,嚴懲不貸。同時,希望一些廠家和藥品經銷商要自律,要有社會責任感,不能惟利是圖,更不能見利忘義。

衛生部長高強曾經這樣說:“患者住院吃藥,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再在他們身上賺大錢,問心有愧呀!”

  總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把藥價高降下來,只靠單純的硬性降價手段還不夠,必須從藥品的生產、經銷環節以及管理審批體制上采取綜合措施,特別是要嚴格打擊生產廠家“換湯不換藥”的變戲法。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