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達內(nèi)金球獎與央企員工高待遇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12日 01:52 第一財經(jīng)日報 | |||||||||
畢詩成 世界杯硝煙漸散,銘刻于億萬球迷記憶深處的,當不會缺少大師齊達內(nèi)背著紅牌與大力神杯擦肩而過的那一幕。但這張匪夷所思的紅牌似乎沒有影響到齊達內(nèi)在本屆世界杯所應受到的足夠尊重,在決賽后,國際足聯(lián)仍然把金球獎的殊榮授予了他——他們認為,與貢獻相比,大師最后帶來的傷害根本就是瑕不掩瑜。有人感慨,“斷臂的維納斯才最美”,缺
足球場上的“維納斯”似乎得到了肯定,而在大洋此岸的中國,一場關于央企“維納斯”的爭論似乎正要泛起。日前,國資委統(tǒng)計評價局發(fā)布統(tǒng)計年報,國資委監(jiān)管的169家央企2005年度共獲利6276.5億元,同比增長了27.9%——比起2003年度剛剛超過3000億元,利潤整體翻了一番。 央企賺錢了,按照“大河小河”的邏輯,當然是大好消息。但年報還披露了另一信息:利潤超過100億元、囊括央企總利潤78.8%的12家“豪門企業(yè)”,基本都來自于傳統(tǒng)的煤、電、油、運行業(yè)。高利潤的背后,是員工令人艷羨的超全國平均水平3~4倍的收入,與人均最高達12萬元的人工成本。 拿齊達內(nèi)的金球獎與央企員工的高待遇來做比較,多少有些不當:齊達內(nèi)的“瑜”,基本發(fā)軔于自身嫻熟的腳法與高超的技術;但央企的高利潤,來源的地方就不那么單一了。道理很明了:壟斷的高利潤,很多人為之付出了代價;需要獎勵與補償?shù)模@然也不該單單是壟斷的蔭護者。 人們?nèi)绾蔚玫绞杖耄杖胗惺裁磥頉Q定,這是經(jīng)濟體制中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按勞分配”原則目前是比較被大家認同的。無法否認,國企員工的努力,為提高國企的競爭力與形成高利潤有重要貢獻。當然不能沒良心地要國企員工個個窮嗖嗖地為國企增光彩,而是說,他們的待遇補償,需要有個合適的量度與明確的說法。 過去,我們把國家的企業(yè)稱為國營企業(yè),由政府親自經(jīng)營,現(xiàn)在,名字統(tǒng)稱為國有企業(yè),意思是國家所有,卻不由政府直接經(jīng)營。這樣的轉(zhuǎn)變,卻被一些企業(yè)鉆了空子:隨著名字的改變,他們把國企承擔的社會職責也甩掉了,成了“專美”的自留地,非但不愿對公眾作出補償,還不惜以向公眾轉(zhuǎn)嫁成本等方式,來進一步提高和維持自身的高收入。為了實現(xiàn)目的,甚至不惜做著加劇行業(yè)壟斷的反市場化的努力。大型央企,多數(shù)是過去計劃經(jīng)濟體制的延續(xù)。它們有國家投資,有低價使用資源的權利,有貸款優(yōu)惠,有壟斷性價格,甚至還有對消費者的霸王做法,這些權利與權力,都需要相應地做出回報、補償。但在改革中,這樣的義務正在被淡化,而他們自身的利益被過分地張揚。 如果央企員工,個個像齊達內(nèi)一樣無可代替,民眾或許不會對其“多收入三五倍”而群情激揚;如果他們只是占著“無可替代”的位置,卻看不出有多少大師的技術含量,又有什么理由不被大家品頭論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