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愚:知名財經觀察員,多家媒體專欄作者、特約評論員。側重關注國民經濟與民營企業。
“黑馬富豪”嚴介和喜歡“報料”,最近一次似乎比以往都要“猛”一些———5月20日他突然表示自己將辭去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一職,并稱“今年的富豪榜上,不會再有我的名字了”。語不驚人死不休———這是嚴介和慣常的行為方式。于是,業界人士開始
密切關注嚴介和口中“外來的新的經營層”會是什么模樣、太平洋集團將會如何變臉等問題。
在我看來,這些其實都是偽命題———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是真,拱手放權不過是個幌子罷了。比太平洋股權新格局更為重要的,是浸淫在嚴介和“自曝辭職秘密”行為中的話語躁性和江湖宿命。
昔日的嚴介和利用媒體效應為太平洋集團的形象宣傳節約了成本、聚攢了人氣、提高了知名度,然而表達欲的過度膨脹也讓他的企業也面臨諸如是否涉及權力尋租等多重置疑,以至于嚴介和后來稱自己不堪重負,表示打算以后只接受電視媒體采訪,因為電視載體可以“將我的聲音與神態傳播給觀眾,不會被曲解”,因為“企業提高知名度的目的已經達到了,現在公司需要的是美譽度。”
謊言聽起來無論再怎么冠冕堂皇,也遮掩不住說謊者的一腔嬌情。紙媒正面傳播嚴介和的“黑馬風范”時,他靜坐一旁,獨樂其中,當質疑接踵而來時,就“受傷太深了”?再者,選擇紙媒體還是電視媒體根本不重要,問題的核心是你講了什么、你怎么講的、你講的動機與真實性如何,現代騙子如果上了電視,“聲音”與“神態”同樣能裝的像個圣人一樣。嚴介和的話語躁性可見一斑。
所以,我更愿意將最近嚴介和的“自曝辭職秘密”看作是他的新式“媒體公關”———大伙都來看啊,我們要進行股權民主改革了。殊不知,他這種“新式傳播術”更容易引人反感,歐美等國真正的現代集團企業,絕不會進行類似這種自我雙簧式的“小丑式表演”。在企業動作路線不明朗、信息不對稱的形勢中,你越是樂此不疲地拿著道具登臺演藝,“觀眾”可能越不樂意買你的賬。
國家政治制度變革與社會信用建構的一條法則是,只有當信條浸入人心,人們有了長期預期,才會贏得長期信任與投資。企業界何嘗不是如此道理呢?企業新政的可預期性取決于能否真正制約制訂新政的人,企業社會信用的可預期性依賴于企業高層是否具有自律意識并在行動中信守承諾。
嚴介和成就了太平洋集團的輝煌,但那是“過去”的事了。當下而言,如果嚴介和真的“歸隱”,也未嘗不是好事,但前提是,嚴介和的話語躁性也必須同時“歸隱”。沒有“嚴介和招術”卻有“嚴介和脾氣”的太平洋集團的將來是非常可怕的。
常有專家學者為民營企業、民間金融振臂而呼,為其爭話語權、市場準入權,爭發展空間,但是如果民企一旦“得了寵”,且話語躁性也與日俱增的話,它仍然逃不出自取其辱的江湖宿命———“嚴介和模式”的成與敗,正在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