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又招誰惹誰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3日 13:04 新浪財經 | |||||||||
王貴宏 日前,深圳市龍崗區崗貝村,來自河南的一批房客租不到房。在崗貝村居住了兩年的河南籍居民吳先生說,如果你是他的老鄉,現在就基本上不可能在這里租到房子了。多位河南人都稱在租房過程中聽房東說,村委會開會集體決定不許把房屋租給河南人,否則三年不給分紅。他們認為此舉不公平。(6月13日《新京報》
看了這條消息,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把深圳生產的生活用品全部砸了,永遠鄙視深圳人。但思前想后,覺得這樣極端的做法始終解決不了問題,有歧視觀念的深圳人畢竟只是少數素質較差的,要相信,深圳的大部分兄弟并沒有歧視外省人的想法。倘若我因此而選擇極端的做法,那與這些素質差的深圳人又有什么兩樣?不是更加表明我的素質更差嗎?靜下心來仔細想想,無論沿海還是內地,都是一家人,如果連自己人都瞧不起自己人,搞“窩里斗”,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揭開嘴皮讓人看牙齒嗎? 地域歧視由來已久,比較復雜,原因是多方面的。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發達地區歧視貧困地區,沿海地區歧視內地,東南一隅歧視西北荒漠。 河南人一直處于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有兩句口號正在廣為流傳——“千萬不要相信河南人”、“防火防盜防河南人”……丑化河南人已成為當今世俗社會的一種“時尚”,一種很不健康的地域歧視現象。當然,河南人受到如此“禮遇”,是有著復雜的歷史原因的。 河南位于黃河中下游,歷史上,從來就是重災區。尤其在清朝年間,洪水泛濫,黃河一旦決堤,河南的大片莊稼被淹沒,嚴重威脅著當地百姓的生命安全,老百姓為求生存,只好背井離鄉,到處逃荒躲難,分散到其他省份。有的經商做生意,有的乞討為生,賣兒賣女,由此一來,形成全國眾多省份對河南人存在偏見的歷史原因。 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不可否認,河南是人口大省,農民的比例很大,雖然國民生產總值能排到全國前幾名,可人均下來卻很可憐的,正是由于河南經濟狀況發展不良,大量的農民工涌入城市。但是,在這些農民工里,很多沒有文化,迫于生計也許有人會干些小偷小摸的事情,或沿路乞討,給外省人留下“土老冒”的壞印象。但是,我們回過頭來想想,盡管偶爾發生這些不良現象,但并不表明河南人全部是孬種。中國哪個城市沒有窮人?小偷小摸的全都是河南人嗎?打工的和要飯的全都是河南人嗎?我想就是經濟比較發達的上海,廣州,深圳等地,也不敢保證沒有一個窮人。其實,即使這些不良現象都是河南人干的,我們也不應該歧視他們,更不應該連住房也不租給他們,相反,我們應該同情他們,因為他們用血和生命抵御著黃河泛濫對全國的毀滅性破壞。同時,河南也有很多轟轟烈烈的名字,任長霞,李學生,豫劇藝術家常香玉等,我們發達地區某些自視高人一籌的人,難道在這些名字前面就不覺得汗顏? 有句俗話說:“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倘若沿海發達地區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富裕起來了,就自戀起來,覺得自己多么了不起,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歧視自己的母親——祖國大地,歧視自己的兄弟——中華民族,那么他們還有多少價值?雖然沿海地區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經濟發達,生活水平比較高,但是,離開內地的支持,他們還能如此牛氣嗎?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歷史已經證明,只有全家人團結起來,才會被人看得起,不受欺負,不受歧視,才會揚眉吐氣。如果連自己的兄弟都瞧不起,同樣也會遭到別人的冷落、歧視。因此他們歧視的不僅僅是河南人,而是具有悠久歷史的中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