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CIEN評論員朱冰堯
無論是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價值理論,還是凱恩斯主義的有效需求原理,都無法解釋這樣一個等式:一枚回形針=一個大House(別墅)。而這樣一個看似荒唐的等式卻在美國一位26歲的“白日做夢”的青年人身上奇跡般實現了。
這位名叫凱爾·麥克唐納的失業男子既沒有坑蒙拐騙,也沒有彩票中獎,而是通過我們的老祖宗最原始的物物交易方式實現了這一看似不太現實的夢想。在蒙特利爾與人合租房子的他一直夢想著擁有自己的房子。去年7月,他突發奇想,希望通過互聯網來實現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于是,他在一個網站的“物物交換區”刊登了廣告,要以一個紅色回形針換取一個較大或更好的物品。結果,兩位加拿大婦女看上了他的紅色回形針,給了麥克唐納一支魚形筆作為交換。
由此開始,他分別又換取了陶瓷門把、露營用的爐子、一個發電機、一桶啤酒和一個啤酒商的霓虹燈廣告牌以及一輛電動雪橇、一個前往加拿大村莊的免費行程,接著又換來一輛貨車和一份錄音合約。麥克唐納把錄音合約給了菲尼克斯的一個歌星,換來免費一年租用菲尼克斯的一所公寓。雖然真正擁有大House的夢想還未實現,但這樣的結果已經預示著“一枚回形針=一個大House”不再是天方夜譚。
但這樣的現象表現在經濟學層面上,那確實是不可思議的事情。因為即便是在遠古的物物交易時期,交易雙方也會在各自的使用價值基礎上,基本保證交易物品的價值相等或相近,絕少會出現類似的“以小換大”的超價值交易,否則人們就會把那個“以大換小”的謙謙君子稱之為“傻蛋”或“神經病”。
而現代經濟學的基礎恰恰是把人看成是一個“理性經濟人”。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著利己的本性,行為目的都是以最小的成本和代價,獲取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在“紅色回形針”事件中,麥克唐納的行為自然可以看出是一個“理性經濟人”的“瘋狂”之舉,但那些換給麥克唐納高價值物品的人們卻不得不讓經濟學家們分析成為“感性社會人”。
事實確實如此嗎?不盡然。固然本次事件中與麥克唐納交換物品的人們,多多少少都有著對這位年輕人圓夢支持理解的感性因素,但不至于傻到用自己價值遠遠高于對方的物品去換取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麥克唐納自己也反復強調,他不會接受禮物或是過于不公平的交易,以免破壞平等交易的樂趣。由此可見,這樣的每一筆交易還算是基本公平。
那么,由每一筆交易產生的新價值最終是如何反映到“一枚回形針=一個大House”這樣的等式中去?在這一連串的物物交易中,為什么本來應該是“理性經濟人”的行為,卻偏偏成了“感性社會人”的行為?
如果脫離開這些交換物品本身,我們就會看到躲在交易背后,卻對交易能否成功起著至關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可以一對一交流的網絡博客平臺,一個是擴散影響力的大眾媒體平臺。麥克唐納的交易行為一來需要客戶,二來需要宣傳。博客平臺讓他可以找到潛在的需求者(也許這種交易更加滿足的是他們的好奇心),實現一對一的溝通;媒體平臺則為麥克唐納手中的物品戴上了傳奇色彩的光環,并隨著這一新聞事件影響力的擴散,讓每一件物品因為傳播力而獲得增值。
網絡博客和大眾媒體這兩樣現代社會的傳播手段,實現了一個小人物天方夜譚式的夢想。由此可見,傳播工具本身也在創造著價值,并隨著傳播功能的放大而不斷升值著。看樣子,傳統的經濟學家們也應該認真上上網,看看媒體新聞,研究研究由一枚紅色回形針帶來的價值傳奇,興許真會發掘出創造財富的新興渠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