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波瀾壯闊的五月 輿論喧嘩與集體癲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1日 08:50 中國青年報 | |||||||||
曹林 5月的日歷剛剛翻過去了。按日歷紀月,沒有3月宏大的政治背景和6月明顯的考試背景,這是相對平常的一月。按新聞紀月,這個月除了固定的“五一”、“五四”節日,和令大家已逐漸失去激情的黃金周,沒有什么值得大書特書的新事。腐敗出新版、壟斷又漲價、李毅中拍案、任志強挨磚、專家斗嘴、名人破事、明星緋聞,一切都在正常的新聞框架中如常
這是充滿喧嘩和騷動、狂歡與口水、雞零狗碎和喋喋不休的一個月,從孔子章子怡之辯到房價對抗游戲,從超女定性引起的對抗到大學生定位引起的爭論,從竇唯燒車激起的躁動到王菲生子引發的八卦,空氣中充滿著一點就燃的話語火藥味和一觸即發的道德口水味,一點風吹草動、一句斷章取義之語,就能引來大眾紛紛擾擾糾纏不清的價值爭辯。 是市民社會繁榮推動的公民表達,價值迷失時代的大眾狂歡,還是信仰放逐語境中的集體癲狂? 似乎都是,似乎又都不是。5月公共空間中的輿論喧嘩,展現出了多個面孔:有基于利益博弈的公民表達,比如在大學生“普通勞動者”身份定位的論爭中,就業壓力下的大學生表現出了強烈的對抗情緒:就業大眾化,收費為何精英化?有基于挑戰權威的民粹熱情,比如超女是糟粕還是精華的論爭,海量作者對文化部前部長劉忠德進行了炮轟;有基于顛覆精英的多數人暴力,比如章子怡之辯中,大眾對一句斷章取義之語的圍剿,把一個北大名教授逼成了有口難辯發不出聲音的弱者;還有基于娛樂至死的集體狂歡,比如竇唯縱火事件,事發當日許多外地娛記興奮地打“飛的”進京采訪當事人,公眾也以狂熱的點擊和網絡發帖跟帖“消費”竇唯。 5月所以出現這種喋喋不休的“話語爆炸”,可能主要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技術的進步使參與表達的門檻越來越低。幾年的技術發展積累,使言論中心從論壇轉向了博客,互聯網也從Web1.0時代飛躍到所謂的Web2.0時代。技術進步使中國言論生態呈現出“廣場政治”的開放特性:紙媒時代似乎只有精英才能發出自己的聲音,而網絡則顛覆了這種精英話語權——尤其是近數個月來博客在中國的突飛猛進,為平民表達意見提供了一個“廣播”,通過這個廣播,每個人的聲音都能迅速地傳播出去。5月的輿論喧嘩,很大程度是這種低表達門檻下的“全民開講”。 但在這背后,卻有著另外一種傾向:那就是公眾是通過表達,釋放某種現代性焦慮。當前,中國正處于改革轉型期,改革取得輝煌成就,也積累了一些問題,腐敗、高房價、高藥價、貧富差距等等,公眾痛恨這些問題,但問題又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到解決——這便形成一種集體性焦慮,七嘴八舌的爭論就是釋放焦慮的一種方式。很多人攻擊“否定超女的劉忠德”和“力挺章子怡的張頤武”,其實不是表達什么意見、申明某種主張,而是表達一種情緒—罵完了就爽了,至于主張什么,這一點也不重要,網絡世界中充滿著這種“沒有主張”的匿名發泄者。 眾聲喧嘩中,可能還有草根對精英的對抗:獲得了表達通道的大眾,開始提高自己的嗓門和音量,和精英爭搶麥克風。還有大眾傳媒的推波助瀾:為了發行量、收視率和點擊率,故意營造沖突和語境對立的場景,讓大眾走向觀點的PK臺決一雌雄。還有切身利益的博弈:油價、房價、電價一漲再漲,老百姓本能地以牢騷進行掙扎。正如有網媒總結的那樣,在因股價、油價、房價突飛猛進而帶來的物質主義困惑中,人們更多地開始把眼光投向相干或不相干的思想領域,帶著為是非曲直一槌定聲的豪情,一頭扎進撲面而來的口水仗中。 公眾表達還是集體癲狂?寫到這里,我似乎也越來越迷糊了,我只知道,許多問題,并沒有因為話語爆炸而得到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事情仿佛越爭越多。大家都張大著嘴巴在說話,可似乎又集體失聲了。每個人都竭力地想表達自己,但耐心傾聽的人越來越少了。 或許,這就是一個社會走向公民社會必須付出的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