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歐洲:傷感的威尼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9日 16:24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多明尼·莫西

  19世紀末,歐洲人看亞洲主要是將其作為歐洲藝術家們的靈感來源,抑或是實現他們帝國野心的主要目標。而對于亞洲人,歐洲要不是現代化的楷模,如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要不就如中國人所認為的,是腐朽沒落的晴雨表。一個世紀后,日本的經濟奇跡令至少亞洲的一小部分在歐洲人的眼中變為科技與工業迅速發展的地方。現在,21世紀的頭10年,隨著
亞洲經濟的崛起以及歐盟的身份和信任危機,亞洲人眼中的歐洲以及歐洲人眼中的亞洲都有了巨大的改變。

  亞洲的著名人士,如新加坡前領導人李光耀就警告歐洲人如果繼續現在的道路,歐洲除了旅游業以及高尚私人宅第外將一無是處。這位居住于香港和倫敦兩地的著名中國商人說得很具體。幾周前在巴黎一次由商界要人和政界領導人參加的私人聚會上,他說,“你們歐洲正在淪為第三世界國家,你們將時間花在錯誤的問題上——憲法、福利狀況、

養老金危機——你們對自己提出的問題給出了系統性的錯誤答案。”

  歐洲人對亞洲的普遍觀點,特別是對中國,就更加復雜,并且在頭腦清醒的改革者、新興且令人尊敬的競爭對手以及完全的意識形態排斥間搖擺不定。1968年5月,法國的學生們——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人——他們走上街頭打算創建一個新世界。他們夢想著那個時代的中國。他們這種巴洛克式的癡迷既是他們對毛澤東一無所知的產物,也是他們對自己這個繁榮社會,這個幾乎看不到失業的社會所產生的一種厭倦。

  相比之下,今天,這些人的后代們卻在公開批評亞洲模式。最近走上街頭的示威學生們聲稱不想成為中國和印度。他們反對全球化的理念,拒絕放棄得來不易的社會保障。

  歐洲經濟巨頭對中國和印度的看法卻與此截然不同。他們現在已經充分認識到他們那略帶懷舊意味的后殖民主義觀點,那種將這些國家視為巨大出口市場以及廉價勞動力儲備庫的觀點已經過時。中國和印度已經成為真正意義的競爭者,他們值得尊敬,如果不是純粹的懼怕。以汽車制造業為例,他們的質量、成本、運送時間都已經達到歐洲的水平。歐洲在純科學方面還保持著優勢,比如制藥工業,但新興的世界級公司,特別是印度公司,越來越有能力招收MIT和哈佛畢業生。但他們卻依然保持著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進而保持著國際

競爭力

  不幸的是,盡管歐洲領導人認識到來自亞洲的挑戰,他們并沒有能夠利用這一點作為不可阻擋的國際化進程的現實測試,或者在社會和經濟方面警覺起來。事實上,可以公平地說,歐洲政治家們,除了托尼·布萊爾等少數人外,他們在觀念轉變上無法趕上亞洲革命性巨變的步伐。歐洲的政治領袖們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又癡迷于眼前利益,他們大多不能贏得其亞洲同僚的尊重。相比之下,在亞洲人眼中,歐洲公司卻更加受到青睞。

  當然,歐洲大陸從未埋葬過自己的歷史,也從未對民族主義魔頭關上過大門。但歐盟在亞洲人眼里依然是和諧、平靜、繁榮的典范。但如果歐洲的表現持續低迷,那么這種觀念還能延續下去嗎?也許亞洲會將歐洲視作威尼斯的翻版——一個帶著懷舊心情去感傷昔日輝煌并瞻仰其博物館般的地方。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