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評論員 劉 晗
5月伊始,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再次成為世界焦點。勞動節那天,他穿著石油工人的制服宣布將石油和天然氣收歸國有;8日,他認為國內反對者正在策反國有化,并誓言打擊敵人。在這些行動之前,莫拉萊斯還與卡斯特羅、查韋斯共同會晤,將反對美國的“紅色浪潮”再次掀起,并簽訂了“人民貿易協定”。顯然,協定針對的是美國在拉美推行的自由
貿易計劃。實際上,三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聯合已經有了前奏,4月26日,委內瑞拉宣布退出安第斯共同體(安共體),隨后在5月4日委內瑞拉和秘魯相互撤回大使之后,致力于區域內自由貿易的安共體便壽終正寢。
安共體解體的直接起因是因為哥倫比亞和秘魯與美國分別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這觸及了委內瑞拉在兩國的貿易利益。查韋斯一方面指出美國試圖通過自由貿易控制拉美國家,另一方面訴諸國家利益進一步否定美國的自由貿易。在去年11月抗議布什的南美自由貿易區計劃之后,查韋斯此次的矛頭對準美國的各個擊破策略,而勞動節之后,莫拉萊斯將玻利維亞在實質上變成了社會主義,三個社會主義國家間的自由貿易區初具雛形,而這進一步預示著拉美區域經濟的內在分裂。
可以說,美國因素成為了安共體解體乃至整個拉美內部分裂的最大原因。美國的新自由主義政策給拉美國家帶來了兩難抉擇:接受“自由貿易”則經濟命脈受控于人且社會矛盾加劇,不接受則經濟發展又沒有內在動力。自由與自主的悖論成為了政策取向上的分道揚鑣:堅持自由經濟的人們則仍寄希望于國家的自由貿易政策,左翼人士回歸社會主義則更強烈地表達了對國家自主的訴求,來自美國西半球事務委員會的Larry Birns評價玻利維亞的石油國有化時這樣說:“這是主權的象征性信息”。以玻利維亞石油國有化為頂峰的“安第斯革命”最大程度地體現了拉美國家態度和政策上的決裂,一邊是哥倫比亞、秘魯,一邊是古巴、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相互的爭吵和分歧將安第斯地區經濟徹底撕裂。
當安共體各國能夠在對內對外政策上達成共識的時候,即便是個別國家單獨與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也不會引起如此軒然大波(比如,最多委內瑞拉再跟美國簽訂雙邊協議而已)。但一些國家"向左轉"之后,能夠維系區域一體化的共同目標便土崩瓦解,意識形態上的沖突最終體現在政策層面:自由貿易或存于社會主義國家之間,或存于仍推行自由經濟的國家與美國之間,而似乎不可能存在于兩大陣營之間。
以哥倫比亞等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和以委內瑞拉代表的左翼力量的沖突,是安第斯地區經濟分裂的內在癥候。尋求自由市場經濟和左翼社會主義的調和,乃是緩解自由與自主的悖論的關鍵,也是促進該地區經濟再次整合和聯手的要害所在。所幸的是,這種調和并非不可能,自由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并非形同水火,而是可以相得益彰的,并且,這在西半球之外已經有了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