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方
有一種大家司空見慣的現象:某地領導在向上級或客人介紹情況時,對本地以下一組數字了然于胸,如數家珍:去年GDP達到多少,近十年、二十年年均增長多少,財稅收入多少,增長了多少,居民年平均收入多少,職工平均工資達到多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達到多少,等等。而對困難群體的情況,卻只字不提,或語焉不詳。
光記住面上、總體的數字當然必要,它便于人們掌握概貌,但還不夠,還應補上另一組數字:本地貧困人口還有多少,比上年增加了還是減少了;本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是多少,近年漲了沒有、漲了多少;職工最低工資是多少,有沒有增長;有多少外來工,他們的收入多少;有多少無房戶、多少住房困難戶,低收入階層人均住房面積多少,等等。
當前,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擴大,貧富階層的分化非常明顯,困難群眾不僅客觀存在著,而且是作為人數不少的階層存在著。他們的冷暖最應記在心上,他們的利益不容忽視。記住這一組數字,才能更客觀地反映情況,更全面地把握問題。向外人介紹這一數字,沒有什么難為情的,更不是什么丟臉的事,任何一個最發達的國家或地區,也總會有困難群體存在。問題不在于這個階層是否存在,而在于這個階層的人數擴大了,還是減少了,他們的生活水平,是否處于不斷改善之中。如果當地GDP每年都有兩位數的增長,而最低生活保障金、最低工資卻原地踏步,或提高甚微,那么,他們不僅貧窮,而且相對利益受損。
一般來說,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不易。作為領導者,對各個階層的情況都應深入了解,對他們的利益訴求都應重視,但由于困難群體在社會上相對來說處于弱勢地位,因此,對他們的利益和訴求,自然更應引起重視,盡量在政策上所有傾斜。從效果上看,這個群體狀況改善的任何一小步(譬如低保金每月提高了50元),都體現為社會前進的一大步。要算政績的話,這也是領導者實實在在的政績。
俗語有云:一人向隅,滿座為之不歡。說的是一席人歡快地團聚,有一個人卻愁眉苦臉地對著墻角發呆,大家的情緒會因此低落很多。記住另一組數字,更多地關注困難群體,如數家珍地說說他們的改善和進步,目的就是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讓各個階層和諧相處,社會和諧進步。切不可因這個階層“向隅”,導致和諧之座“不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