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文化保存與聲音治理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3日 17:22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評論員 張安定

  你有沒有仔細聆聽過你所生活的城市?4月21日開始,英國藝術家Kaffe Matthews的聲音裝置作品“聲音床”(sonic bed)開始在上海展出。這個作品將提供給生活在上海的人們一個機會,通過“聲音床”內部特制的聲音裝置產生的振動安靜地躺著聆聽,通過聲音感受他們所居住的城市。

  這只是英國大使館組織的“都市發聲”(sound and city)項目選定的四個城市中的一站。從去年9月起,6位英國音樂/聲音藝術頂尖人物在北京、廣州、重慶、上海制作“聲音裝置”作品,并收集這些城市的聲音,同時面向四個城市的民眾征集“我最喜愛的城市聲音”。

  這個媒體曝光率不高的項目并不簡單是一次只屬于藝術領域的所謂文化交流活動。它在中國的開展,首次引導人們對自己所生存城市的聲響環境進行自我認知,建立并反思城市聲音與地方歷史文化,以及個體群體記憶三者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將城市的管理者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聲音治理與城市聲響環境建構領域。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也將由加拿大人Murray Schafer1970年代末提出的聲響生態學(acoustic ecology)理論首次帶進了中國。

  個體對生存環境的記憶,除了影像,還有一直被忽視的聲音。聲響生態學判定,聲響環境的變化反映了工業化以來人類在文化、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巨大變遷;提倡把我們身處的聲響環境視為音樂作品;同時認為各種聲音構成的音景(soundscape)是由人類活動創造的,因此我們對自身生存的聲響環境的構成和變化負有責任。

  1970年代末,Schafer開始了龐大的“世界音景計劃”,試圖把世界各個城市的音景系統化記錄下來。記錄正在消失和新生的聲音,記錄和理解居住者生活的聲響環境,這也就是保存一個城市的歷史和文化,保存城市居住者對生存環境的印象——這些都是建立在各種情感和記憶之上的。有不少國家和城市對文化的保存已經開始進入聲音領域——英國有自己的聲音博物館,日本計劃保護全國100個小型社區最喜歡的聲音和他們產生的聲響環境,而芬蘭和加拿大也有類似計劃。

  在中國急速的經濟發展之下,工業化聲響環境已經取代了前工業化聲響環境,帶來了日趨同一化而非多樣化的聲響環境,很多獨特的城市音景已經消失。以北京為例,鴿哨聲,傍晚胡同的聲音,穿行在大街小巷的自行車鈴聲,叫賣聲,這些扎根在當地文化中的聲音都在急速消失。而奧運會帶來的大規模

城市建設,也將加速這一過程,但也是一個良好契機,那就是促使我們去探討各種文化保存的方式,聲響生態學或許就是其中之一。

  如果僅停留在聲音的文化保存,聲響生態學理論的可能性就被過于限制了。20多年后,聲響生態學逐漸從藝術/學術領域進入城市管理,成為

城市規劃和建設的理論根據之一,音景設計已經開始進入實踐。

  傳統意義上,城市規劃和聲音的關系停留在如何控制噪音污染。而聲響生態學關注怎么去改良我們生存的聲響環境——這需要藝術家、建筑師、人類學家、規劃師、環保專家等不同門類的專家共同討論聲音和城市之間的關系。歐盟已經在行動。2002年,歐盟規定每個歐盟城市必須有治理噪音的政策。這個政策要求每個城市通過測量統計,做自己城市的噪音地圖。倫敦是歐盟國家當中第一個出臺聲音政策計劃和噪音地圖的城市。這份叫做《更好聽的城市——市長的環境噪音策略》的方案引入聲響生態學理論,強調城市的聲響環境和居住者的情感聯系和文化聯系,試圖在治理噪音污染的同時保存和重建倫敦“宜人”的聲響環境。

  中國的城市又怎樣通過重建聲響環境,來達成人與城市發展的生態和諧?雖然“都市發聲”項目遠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同質化的工業聲響環境,失去了屬于歷史和文化的本地性獨特音景的城市,將是無個性的,也最終是不適宜人居的。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