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評論 > 正文
 

投資領域熱點的放開與監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2日 11:16 《新財經》

  “兩會”對經濟、社會等方方面面的影響不言而喻,對與投資息息相關的金融領域更是舉足輕重。按照“兩會”預設的軌跡,2006年股市、銀行、產業等將在加油與制動的相互轉換過程中穩步前行放開與監管 

  “3月是一個政治月,”做投行的崔先生說。在他看來,“兩會”的召開使得3月變得不同尋常,政策的風向將主導著經濟領域一年的風云變幻。“資本市場一年的走向都會在
‘兩會’中有所透露。2006年做投資機會可能會大大增加,但政府監管力度不可小覷,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吧。”事實上,不僅僅是資本市場,銀行、外匯、保險等領域一年內的發展軌跡也已在“兩會”上提前印刻了下來——金融領域各個市場在“兩會”上無不奏響著改革放開與監管整治的主旋律,在政策的平衡中需求發展。資本市場:建設與整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要立足于“加強制度建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搞好券商治理”、“強化監管”、“營造透明市場環境”、“推進股權分置改革”

  六個政策點。整篇報告,關于資本市場的論述可以概括為在整治中建設,在規范中發展。中央財經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韓復齡教授對《新財經》記者說:“進一步放開資本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但為了避免出現前幾年魚龍混雜的局面,政府加強監管當是兩全之策”。對于建設而言,建立多層次資本市場,尤其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業板市場成為“兩會”最高的呼聲之一。而“兩會”前夕,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加強對創新企業金融支持和資本市場建設,建立支持自主創新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適時推出創業板。對此,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兩會”期間表示,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創業板市場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盡快發展,為風險投資基金的增值和退出提供出路,進而帶動中小企業融資的發展。劉明康同時還表示,“目前設立創業板市場不存在明顯的障礙。”“兩會”代表關于推進創業板的提議對于風險投資無疑如沐春風,投行人士認為,從參加“兩會”的權威人物的態度和發言來推斷,創業板的啟動也許指日可待。創業板的意義決不止于多了一個證券交易市場而已,創業板一出生便被賦予了對主板市場諸多頑疾撥亂反正的使命。創業板要從上市公司的基本屬性上著眼,欲從根本上跳出國家壟斷、地方經濟的框架,著眼于有活力的民間經濟。即將在創業板上實行的持續保薦制度、獨立董事制度及信息披露等制度,將為一個完全市場化的證券市場奠定制度基礎,將是中國證券市場上的制度重建。相對于改革與放開而言,資本市場另一重要命題就是整治與監管,下重手治理上市公司和券商也正是政府報告以及“兩會”代表關注的重點。整頓券商已沒有任何懸疑。早在2004年開始,證監會就實施“扶優汰劣、分類監管”的思路,包括創新試點類、規范類證券公司的評審辦法等。截至2005年底,分別有15家證券公司獲得了創新試點類資格和規范發展類資格,另有15家以上的問題券商則被關閉或重組,2005年也因此被稱為券商整合元年。2006年關于證監會整頓券商的政策法規更是密集出臺,整頓的力度只會加重而不會削弱,整合仍將成為今年券商的主題。一位接近監管層的證券人士預計,今年將有20家左右的中小型券商被托管、關閉,而在未來的2-3年內,則有50-60家券商被并購、重組或者退出。“在今年年底的券商新老劃斷之后,證監會不太可能采取政策性關閉的硬性手段,而傾向于鼓勵類似中信證券收購、重組華夏、金通證券模式,券商的市場化洗牌將大行其道”。同時,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也被提高至相當的高度上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成思危對此表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業績總體上較差,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很少,同時,上市公司虛假信息披露、內幕交易等問題時有發生。“要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提升到應有的高度加以重視。要強調股市的融資和投資功能,發揮股市扶優汰劣、優化資源配置的作用,做到讓一些差的上市公司摘牌退市,同時讓一些好的公司入市,真正培養股市中的藍籌股,這樣才能真正把股市搞好。”放開與整治的目的自然是為了發展,而發展則意味著更多的投資機會。

  “目前市場的基本面正在發生改變,今年投資者的機會將更多。” 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兩會”期間許下遠景。

  銀行改革:引資的矛盾與往年不同,關于銀行業改革的討論都是歷年“兩會”熱議的話題之一,而今年似乎讓位給了資本市場。事實上,銀行改革的話題從來都是熱烈而敏感的話題,在目前銀行改革走在十字路口、“賤賣論”

  一度高漲之時,“兩會”對于銀行改革的“相對低調”也是在所難免,但銀行業改革的腳步卻沒有放慢,上市與引資成為不同銀行的主題。 2005年被稱做銀行上市年。一方面,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正按照時間表接連上市,按部就班地引進戰略投資者、改善產權結構已成定論。另一方面,同樣在這一年,中小城市商業銀行的改革波瀾不驚。憑本身資質能吸引外資的城市商業銀行大多數已完成這一步伐。而對另一些經營不善的城市商業銀行,無論是管理層還是他們自己都沒有一蹴而就的方法,改善經營,徹底扭轉虧損局面。從今年“兩會”代表委員的討論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對于銀行業的走勢,無論是銀行還是政府,都抱著很矛盾的心理。他們既希望銀行能通過引進外資改善管理,但又擔憂如何控制外資進入銀行業后的作為,這種矛盾的心理在政府工作報告和代表委員的討論中袒露無疑。全國政協委員、民生銀行董事長董文標在“兩會”

  呼吁,證監會等相關部門應當盡快制訂反惡意收購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同時還應推進銀行并購方面的專門立法,防止游資惡意炒作股價,促進銀行業穩定發展,維護金融安全。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5年十月底,已有71家外資銀行在中國設立了238家營業性機構,有22家外國銀行入股中國國內17家銀行,外資銀行投資金額已超過了165億美元,占國內銀行總資本的15%左右。業內專家認為,國家加強對金融的絕對控制非常必要。目前盡管對單個外資銀行進入持股比例有不超過20%的限制,但在某個業務領域的持股比例并沒有明確的規定。比如信用卡等零售業務,目前外資銀行在與國內銀行合作談判中普遍都提出了50%對50%的持股要求。另外,一些外資銀行正在通過收購等手段力圖突破目前有關金融持股上限的管理規定。為此,在WTO框架下應抓緊制定相關政策,明確控股比例與準入條件,加強對國有銀行的保護。如何制定政策?怎樣明確準入條件?如何既吸引外資又不讓其全盤控制?如何化解這種矛盾?這些問題都將是2006年決策部門研究的重要課題。外匯保險:冷門的熱議外匯問題從來沒有像2005年那樣引起全社會如此廣泛、深入的關注,雖然,相對于銀行、股市而言,外匯有些“冷門”,但卻不妨礙外匯成為今年“兩會”冷門中的熱點話題之一。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是,經濟學界或者業界的聲音和政府部門聲音顯然有區別,對外匯相關的同一問題,表現出的態度卻是截然相反。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學家蕭灼基表示,希望對外匯儲備超常增長現象采取一定措施。我們國家外匯儲備有2500億到3000億就夠了,但現在的外匯儲備卻比合理需要高出約一倍多。這種情況既有好處也有不利,好處是外匯儲備多,我國防御國際金融風險的能力比較強。不利的地方則是國外儲備占了大量的資源,而這些資源既不能用作國內的投資,也不能作為國內消費。對于外匯問題,企業界人士也深有感觸。杭州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宗慶后認為,面對中國高昂的外匯儲備,應該采取措施降低外匯儲備,規避匯率風險。對此,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美元資產的存量會調整,但在增量部分的補足下,總量不會減少。外匯兌換方面這些年一直是在放松,可能還會有進一步的政策使得外匯在使用、管理以及匯率方面都有進一步的放松。分析人士認為,學術界的觀點是表明了應該怎么樣,而政策部門的觀點則是表明現在是怎么樣。照此說來,外匯與保險在2006年可能仍然會延續2005年的基本政策。同樣,保險業務在2005年并沒有十分活躍的表現,一方面政策約束甚為細致,另一方面因其中的社保部分與外匯一樣與社會穩定牽連甚多,導致保險公司任何一動作對政策均是亦步亦趨。在“兩會”話題中,相對于股市和銀行,保險亦明顯屬于冷門,但對于保險資金入市問題,卻成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話題。保監會主席吳定富表示,目前保險機構實際直接入市資金的比例離5%的上限還有距離,今后是否會提高保險資金入市比例上限取決于市場狀況,如果市場平穩、收益穩中增長,會提高保險資金的入市比例。中國人保董事長唐運祥則認為,保險機構若要提高直接投資的比重,還需要保監會的批準;另外,保險機構還是傾向于通過資產管理公司來進行投資。而全國政協委員、平安保險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亦表示,國務院批準保險行業在各個投資渠道的投資比例設上限,以拓寬資金運用渠道,促進行業及國民經濟發展。在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上,吳定富還表示,保監會將擇機提高保險資金入市比例,同時,保監會將推進基金封轉開,保險資金投資基礎設施也即將開閘。法律法規:前行中小駐與外匯保險不同,今年討論的物權法和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是否合并的問題,代表委員的聲音如出一轍:兩項法律法規的立法當是大勢所趨,雖然兩法沒有最終進入立法程序,但只是前行中的短暫小駐。目前,我國按內外資企業性質建立了兩套所得稅制度,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在稅率、稅前扣除、稅收優惠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外資企業“超國民待遇”的情況引發了諸多的問題,因此,民建中央的《關于盡快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制度的提案》一經提交,迅速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第一大焦點。全國政協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陳明德表示,“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并,我認為勢在必行。雖然呼吁了很多年,但是進展很慢。從現在的情況看,內資企業無論是國營企業還是民營企業,稅收都比外資企業多得多。內資企業的稅率由于各地的情況不同,平均下來可能是25%左右,而外資企業的稅率甚至不到15%。長久以來的情況是,不管是什么企業,只要是外資企業就給予優惠,這樣對內資企業來說不是很公平。”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熊大方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對外資開放的領域和投資的條件是有限制的,因此稅收上的優惠起到了一定的補償作用,但是隨著我國逐步履行WTO承諾,當年的投資限制已經不存在,現在外企在投資方面反而享受著比民企更優惠的待遇,以至于不少民營企業搞假外資,很多外資企業其實是民營企業的資金在海外轉了一圈又回到中國,以套取稅收優惠。同時,現在外商投資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所以內外資企業在稅收上的差異也客觀加劇了東、西部地區之間的不平等。因此,今年把兩稅合并擺到了經濟方面的提案最重要的位置。對此,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透露,“我們正在緊鑼密鼓做企業內外資所得稅合并的準備。今年將克服困難推動兩稅合并。”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此前公布的立法計劃,兩稅合并的《企業所得稅》法的制定已經列入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計劃,預計今年8月上會審議。同樣,《物權法》的再次擱淺也引起了頗多的關注和爭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負責人在“兩會”后答記者問時表示,物權法是一部重要的民事基本法律,社會各界都很關注。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對這部法律草案進行了四次審議。為推進民主立法、科學立法,物權法草案向社會公布征求意見。從征求意見和各方面反映的情況來看,絕大部分意見對目前物權法草案總體上是肯定的,同時也還有一些不同意見,在有的問題的認識上存在分歧,這是正常的。這位負責人表示,物權法草案正在審議過程中,審議的過程就是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不斷修改完善的過程。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還將通過召開座談會、論證會等形式,繼續開展調查研究,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修改完善物權法草案,適時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繼續審議。“目前正在抓緊工作。”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喬曉陽則明確表示,備受關注的《物權法》草案將在明年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提請審議,趕早不趕晚。房產汽車:迥異的境遇房地產與汽車這兩個行業與資本市場聯系異常密切,尤其房地產與銀行的關系幾乎達到了一損懼損、一榮俱榮的層面。因此,只要宏觀政策一有什么風吹草動,或是要求銀行緊縮貸款或是突擊檢查貸款,房地產界都要跟著銀行倒抽一口冷氣。目前,國內商業銀行的優質貸款大多集中在房地產項目,商業銀行自是不愿意緊縮房地產業貸款,依靠銀行起家的房地產商也不愿意放棄這棵搖錢樹。但是,政府調控房地產行業發展過快的的聲音從來就沒有停息過,今年“兩會”

  也不例外。作為調控全國宏觀經濟“神經中樞”的國家發改委,其言論背后所代表的政策導向自然備受關注,而發改委正副主任雙雙對房地產行業做出表態,更是凸顯房地產行業在宏觀調控重中之重的地位。國家發改委主任馬凱表示,將實行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把住信貸、土地“兩個閘門”,繼續搞好信貸政策、土地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著力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快增長,切實防止某些盲目擴張行業投資反彈,堅持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原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則對抑制房價做出了表態。他表示,今后國家將主要從四個方面進一步解決房價過快增長等問題:一是優化土地供應結構,合理確定各類土地供應比例,加強土地供應與住房供應的銜接;二是加快普通商品住宅建設,增加中小型、中低價位住房供應;三是進一步完善信貸、土地、稅收、銷售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四是繼續整頓房地產市場秩序,建立有利于房地產市場穩步發展的長效機制。但是,2006年宏觀調控是否能如愿降低房地產行業的增長速度,從近幾年的情況來說,似乎說不上樂觀。早在2003年,政府便開始不斷出臺政策調控房地產業,2004年更將其列入十大過剩行業加以整頓,從限制土地供應和銀行貸款加以嚴管,但收效甚微。房地產界分析人士甚至下定論,國內地產調控政策已經走入迷途。2006年是否會改觀,大部分分析人士的看法仍然較為悲觀。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毛增華建議,國家有關部門近期應該調控高換手導致的房價飛漲現象。一是對購進不足一年的住宅,如多次發生轉讓,應對買賣差價恢復征收5%的綜合稅,同時按賣價課稅3%。二是對

商品房投機行為,除征收其稅外,還應征收稅率為20%的
個人所得稅
。三是對房產中介商引誘消費者哄抬房產銷售價格,從中賺取巨額利潤的,應該運用稅收進行調節。此外,與宏觀調控關系密切的還有汽車產業。但今年“兩會”關注的則是國內汽車如何擁有自己的品牌。雖然,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幾十年,產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除了
奇瑞
、吉利等極少數外民營企業外,卻沒有幾個叫得響的汽車自主品牌。,這對中國產業而言,是一個尷尬,更是一種莫名的痛楚。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汽車工業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汽車總產量達到615萬輛,汽車產量在世界上僅次于美國、日本。

  然而,中國還沒有一個世界級的自主汽車品牌,沒有一家世界級的汽車企業,形成核心競爭力之路很漫長。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虹表示,“汽車工業很大程度上是我國工業現狀的縮影。我們的汽車工業不強,核心和關鍵技術受制于人。今后20年,對中國汽車工業來講,是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必須有明確的自主創新戰略,否則就會被動地被人家定位,喪失戰略機遇期。”對于汽車界以及投資界人士的來說,除了汽車自主品牌外,兩會還透露出一個好信息:在2006年,汽車業應當不在宏觀調控范圍之內,相反還有可能會允許加大投資。同時,汽車業的重組并購應是在所難免。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