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看產經:打鐵還須自身硬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8日 15:13 中國產經新聞 | |||||||||
撰稿/CIEN評論員 魏穩虎 經過3輪“無果而終”的博弈,寶鋼集團將再披戰袍,代表國內鋼企與國際鐵礦石供應巨頭進行第4輪價格較量。由于中國鋼鐵業對鐵礦石進口依存度已經超過40%,因此,這場價格拉鋸戰備受矚目。據媒體透露,政府相關部門正式表達了對鐵礦石長期協議價格談判“高度關注”的態度。
有資料顯示,2003年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如果按經濟學理論推斷,作為全球最大的鐵礦石需求方,在形成鐵礦石均衡價格談判中,理應擁有相當分量的話語權。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這是為什么?有專家分析說,中國鋼鐵業之所以在鐵礦石價格博弈中處于被動,有兩方面原因:其一,中國鋼鐵企業單體實力較弱。比如代表中國企業出征的上海寶鋼集團,其年產量為2000萬噸左右,不到新日本鋼鐵公司的一半。眾所周知,鐵礦石價格博弈的主角是企業,以寶鋼目前的實力,很難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其二,中國鋼鐵業力量分散。在價格博弈中,國內企業自亂陣腳,各自為戰,無法發揮與進口份額相稱的拳頭作用。由此可見,真正的較量并不在“戰場”。這場馬拉松式的價格談判再次告誡我們:在市場博弈中,要讓對方服氣,自己必須硬氣。 打鐵還須自身硬。要讓中國鋼鐵業的腰板硬起來,除了企業苦練內功、增強體魄外,政府和行業組織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首先,政府應采取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政策,提高鋼鐵企業規模和行業集中度。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增加談判籌碼,更是為了中國鋼鐵業的長遠發展。從行業特點分析,鋼鐵業設備龐雜,投資額度、技術含量和市場壟斷程度十分重要。也就是說,鋼鐵企業要想實現效益最大化,必須擁有較大的“最適規模”和市場份額。然而,與國外企業相比,中國鋼鐵企業的規模和市場集中度明顯偏弱。據統計,2003年中國鋼鐵十強的產量占原鋼產量的比率為38%,而韓國浦項制鐵的鋼產量就占全國鋼產量的65%,日本5家鋼鐵企業的鋼產量占到75%,歐盟6家鋼鐵企業鋼產量占歐盟整個鋼產量的74%。要盡快擴大鋼鐵企業的規模,僅靠企業的市場手段是不夠的,亟須政府加大調控力度,真正落實鋼鐵產業政策,將低效的、規模小的鋼鐵企業驅逐出市場,壓縮鐵礦石的需求空間。同時,政府可以利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鋼鐵企業的兼并重組步伐,以此擴大鋼鐵業的市場集中度,營造規模經濟,將國內鋼鐵企業做大做強。 其次,行業組織應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讓鋼鐵業“握緊拳頭”、一致對外。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由于信息不對稱和利益不同,使國內企業陷入了社會學上的“囚徒困境”:我不“說”,別人也會“說”,不如自己先“說”。就在今年1月中旬,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召集16家大鋼廠會盟,強調鐵礦石談判應保持一個聲音。然而,在巨頭們歃血為盟時,此前已有數家中型鋼廠暗渡陳倉,與海外巨頭先行簽訂了進口鐵礦石的框架協議。要改變散兵游勇式的現狀,必須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將企業召集起來,通過公開透明的信息,互通有無,讓企業放棄猜疑之心。同時,行業組織要充分考慮各方的利益,讓大大小小的企業都能從“一致對外”中得到好處。當然,必要的行業懲戒是不能缺少的。行業組織可以通過嚴格的行業自律,公開譴責一些害群之馬,讓他們不想也不敢暗中做小動作。 市場不同情弱者,市場更不相信眼淚。第4輪價格較量已箭在弦上,結果尚難預料。但無論怎樣,我們關注的目光都應從談判桌移向中國的鋼鐵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