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透過虧損迷局看國企改制方向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27日 02:42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上海證券報 葉檀

  近日媒體關于我國國企虧損達到歷史第二高峰的一則報道,讓人莫名驚詫。報道稱,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05年國有企業虧損額達到1026億元,同比增長56.7%,增幅同比上升49.1個百分點;虧損額接近1998年巨虧時的水平,虧損額增幅則創下了近16年來新高。

  就在上個月23日,財政部公布了2005年企業財務快報:2005年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突破9000億元,同比增長25%,再創歷史新高。而銷售收入實現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9%。

  請注意,這里的目標數據都來自于全部國企,時間僅相差一個月,沒有任何情緒過度就完成了"變臉"術。只有兩種可能:第一,國家統計局、

財政部的統計口徑或者數據來源有問題;第二,國企本身向兩個部門提供的數據就參差不齊。但不管怎樣,總得有一個部門出來向納稅人解釋一下,同樣的一批國企在同樣的時間內是如何做到既贏利又虧損的?如果連基本的數據都有如此令人瞠目的出入,那么,國資委到底又是依據什么來制訂國企政策的?

  政府部門在數據上的自相矛盾,在強調國企改制成就之時難免給人以粉飾之感;而在國資委進行央企預算編制央企上繳紅利的呼聲緊鑼密鼓之時,突然拋出國企虧損論,則更像是對社會責任的逃避,很容易被理解成不想上繳紅利的托辭。

  數據的不可信還則罷了,由數據扯出的陳年舊案,關乎國企改革的未來取向,對此不可不察。財政部與國資委對于國資經營預算的編制權與央企紅利上繳的爭奪由來已久,財政部雖然"惜敗",仍堅持國資經營預算僅僅是財政預算中國有資本預算體系的一個部分,應該納入公共財政體系。

  但國資委的內部循環設想已經成熟,國資委已有的表態說明,國資委將主要把紅利用于國企改制重組成本支出、對現有出資企業補充資本金的支出。以2005年央企的6000多億的純利潤,如果按照一般國外的盈利水平的1/3折算,紅利2000億,無論如何不能說是個小數目,更何況在紅利主導權的背后還有部門地位等隱性收益。

  如今爆出的虧損傳聞,說明國企改制成本居高不下,預算中的上繳紅利數額將大幅縮水;即便上繳了紅利,也是在央企內部循環。在現階段,國企紅利不僅不能成為民眾公共利益的一部分,恐怕公共財政與國有銀行還得繼續增加為國企解困買單的開支。

  有最新證據。國務院辦公廳日前轉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產工作的意見》指出,2005年至2008年,將對2116戶國有企業實施政策性破產,涉及國有金融機構債權2271.6億元,職工351萬人。另據國資委統計,從1994年啟動政策性破產到2004年底,已實施政策性關閉破產項目3484個,核銷金融機構債權2370億元,安置關閉破產企業職工667萬人。國有商業銀行支付也好,中央財政、地方財政支付也好,最終都要由公共財政即納稅人買單。

  深入國企靈魂的真正的改制越晚,社會所付出的代價將越大。由于這一成本由全體納稅人承擔,因而極具隱蔽性,但資源錯配所造成的整體低效,以及由此形成的社會矛盾正在并將在可見的未來以各種方式顯現。

  國企改制遲遲不到位的結果就如現在所見,一方面,國企在主要利潤來源的資源性領域加強壟斷,進而蔓延到一般競爭性領域,給

中國經濟造成壟斷與效率低下的雙重痛苦;另一方面,國企改制的成本壓力將無法抑制地繼續轉嫁給社會。這將離我們建立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的初衷漸行漸遠。

  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加快國企改制,一是通過產權交易市場公平透明的競爭規則,使國企盡快從一般性競爭性領域退出;第二,那些有足夠理由保持國有的大型企業,應明確公共職能與社會職責,以免成為難以駕御的壟斷

怪獸,吞噬資源與民爭利,吃的是奶擠出的只有點滴草汁。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