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訓:技術上的并不比財務上的深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9日 15:56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文/陳 中 近十幾天,因為兩會的關系,新聞滿天飛,記者和讀者跟兩會代表一樣忙。富有創意的提案一個接一個,搞得人眼花繚亂。就像過年,雖然忙亂,但透著熱鬧和高興勁兒。 在眾多的新聞中,有一條相對低調的并不算新的新聞:滬杭磁懸浮和京滬高速鐵路
發改委批準這兩個項目,自然有它的理由。但批準并不等于政府對這些項目在經濟上背書支持。鐵道部部長劉志軍曾表示過,京滬高速鐵路的建設資金大概需要1400億元人民幣,基本上要通過市場化融資獲得。所以說,立項是一回事,能不能投資建設又是另外一回事。我覺得發改委在此事上表現低調是明智之舉,畢竟這么大的投資,還是由市場說了算吧。 以前大家在討論京滬項目時,主要的爭執是在高速列車所采用的技術上面。技術至上主義者探討的是哪種技術更成熟可行,輪軌還是磁懸浮?其間也有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者爭吵采用國產還是國外,甚或哪個國家的技術的聲音。總之,大都在技術的層面上說事兒,討論得已經是非常之充分,這里不再贅言。 如前所述,這些項目能否付諸建設實施,最終要由市場說了算。而市場看的則是項目的投入和回報之比。這個問題并不比單純技術層面上的問題簡單。而這一點也是決定項目是否可行的關鍵所在。 上海磁懸浮的教訓,技術上的并不比財務上的深刻。技術上的可以克服,但由償還建設資金貸款利息構成的財務上的黑洞一旦形成,則非短期內可以解決,而且有隨著時間的拖長有愈來愈惡化的危險。1400億,我不知道這個數字具體都包括了哪些建設支出項目。對比京滬之間1400公里的距離,一公里的造價就是一億元。以后要償還貸款,每年的利息成本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遑論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高昂的維護費用。 更重要的是,不能不考慮建設用地的問題。由于現有的軌道質量達不到時速300公里的高速列車的要求,需要重新鋪設新軌,從而要征用大量的土地資源。即使這1400億包括了征用建設土地的費用,但是由土地的環境及農業價值的喪失所帶來的機會成本,亦將是一個碩大無朋的福利損失。再者,由于鐵路交通的局限性,尤其是高速鐵路勢必要實行封閉運行管理。這樣,為京滬兩地間的交通帶來快捷方便的鐵路軌道,卻成了隔斷鐵軌兩邊交通的一堵巨大的墻。為了不影響兩邊人民的工作生活,則有必要在這個新的“長城”上開門鉆洞若干,搭橋橫路多條,這筆勞民傷財的費用,是否包括在這1400億的預算中了呢? 有專家樂觀地估計,京滬高速鐵路投入運行7年至10年有望收回投資。但我對此頗為懷疑。得此結論的前提假設之一便是列車的上座率和票價的假定值。上座率不得而知,但專家估算的列車票價為“約是機票的一半”。 這個假定值實在令人摸不到頭腦。因為機票價格本身就變化多端。如果按照現在京滬間機票全價的一半計算,那么車票的價格應在500與600元之間。但由于競爭的激烈,以及管理效率提高帶來的成本的降低,很多航空公司給出的優惠票價與這個價錢不相上下,甚至更低。在同樣的價格下,來往京滬之間,5小時的列車,與2小時的飛機相比,單就高速列車的“高速”這個賣點來說,令人很難相信它會有更高的上座率。 另外,發展航空交通可以減少土地的占用,無疑這也對我們這個人均耕地面積較少的國家的意義重大。相應地,航空交通也不存在軌道維護費用。另就戰略意義上講,航空交通的戰略風險要小于鐵路交通的風險。一小段鐵路的損毀,可以影響全線的交通;而飛機則有更大的靈活性,可以在不同的機場起飛降落。 航空交通的成本優勢與距離的遠近成正比。距離越遠,運行成本越低。而鐵路運輸,則存在一個成本優勢的瓶頸。一旦兩地之間超過一定距離,鐵路的成本優勢與飛機相比就不存在了。也許上海與杭州之間,鐵路更有成本優勢,但上海與北京之間,似乎飛機更有優勢。這也是為什么在日本、德國和法國這些面積較小的國家大力發展高速鐵路交通,而美國這個疆域遼闊的國家則航空業發達的原因。 總之,一項投資是否可行,在于投入與產出的比較。精明的投資者往往力爭用最少的投入求得最大的產出。著名的低成本電影大師張藝謀可以說正是這樣的人。《一個都不能少》算得上是低成本電影獲取高票房的極致案例。也許有人對張大導演以低薪打發非專業演員的做法頗有微詞,認為對電影產業沒有幫助。但有著嫻熟的“以小博大”的商業技巧的張,實在可為眾多職業投資人之楷模。 (作者系本報見習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