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改革應先放開價格 行政壟斷才可真正打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3日 10:01 南方都市報 | |||||||||
經濟人之冀志罡專欄 漸進式改革的邏輯是,越重要的越不能冒險,所以國民經濟的關鍵部門往往在改革中落后于人。鐵路是一個典型。今天的鐵路不僅政企合一,有自己的公檢法,而且管理從上到下自成一統,仿佛一個遠離凡塵的世外桃源。
不過這也僅僅是表面現象,市場的潮水其實早已滲進看起來鐵板一塊的鐵路系統。至少在售票環節,特別在春節前后的售票環節,“無形的手”總是頑強地發揮著它的威力——除非擁有某種特權背景,否則少加一分錢,也休想買到票。 的確,價格該漲還得漲,不漲的只是車票上印的那個數字而已。乘客并不傻,他們懂得找有門路的黃牛黨,也大致清楚市場行情是加價多少。他們嘴上可能反對漲價,但在行動中,他們不僅無怨無悔地接受了漲價,甚至可能為此慶幸不已。 其中蘊含的道理并不淺顯。對乘客,價格管制并不能帶來任何益處,相反還要面對種種風險和不便;對鐵路,由于沒有定價權,使得引進外資或民營資本的努力往往在最后關頭告吹。鐵路無法與市場接軌,是價格管制的最大惡果。即使鐵道部已多次表示歡迎內外資進入,但各方仍興趣索然。在中國,很少有哪一項明顯不足的投資有了政府的支持仍遭遇冷場,其癥結正在于此。 阿爾欽說,一切定價問題都是產權問題。其中的一個含義是,失去了定價權,產權就徒有其表。不能為產品定價的投資,與扔錢無異。 關于鐵路改革,此次全國兩會上,有人大代表談到政企分開,甚至談到撤銷鐵道部,在我看來,都沒有觸及矛盾的根源。鐵路發展滯后的根源,首先是價格管制,而后才是行政壟斷。要先放價格,破壟斷才有可能。至于政企怎么分開,鐵道部是否保留,都是枝節問題。 許多人堅持要先破壟斷,而后才能放開價格。這是顛倒了因果。如前所述,沒有定價權的行業,只有政府才會操辦,民營資本是無從介入的。價格不能動,就只能政府壟斷,政府越壟斷,價格就越不能動。這就成了惡性循環。打破這個循環的唯一辦法是放開價格。 還有一重擔憂,是擔心鐵路借機漫天要價,在經濟學上,這個名堂叫“掠奪消費者盈余”。值得擔心嗎?鐵路是沉沒成本(無法收回的固定投入)巨大的行業,一趟車開出去,成本基本上是個定數,多賣一張票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這是說,在車廂空置的運輸淡季,票價是可以降到很低很低的。旺季呢?也不會比現在的黑市價更高,因為交易費用減少了。 換言之,即使在行政壟斷的條件下,放開價格依然是鐵路和乘客雙贏的安排。而如果堅持價格管制,一則價格彈性不足,旺季暗漲,淡季卻無法暗降,導致運力浪費,二則價格信號傳遞不暢。這些都是社會福利損失。而從中受益的,不過就是一些掌握票源的人而已。 鐵路是不是公益性行業,應不應該盈利,并不是問題的重點。只要愿意,把所有行業都變成公益性也無妨。不是沒有雄心勃勃地嘗試過,是此路不通,才逼出一個改革來,不是嗎? 問題的重點是,只要是稀缺資源,就必然會有多人爭用。在僧多粥少的形勢下,必須要有決勝負的規則。“價高者得”是規則,誰錢多誰得;“位高者得”是規則,誰官大誰得;“先到先得”也是規則,誰的空閑時間多誰得。不要奢談公平,世上只有規則的公平,沒有結果的公平。論結果,以上規則沒有一個是公平的,橫豎是有人得就有人失。但要論效率,則只有“價高者得”最高。 (作者系知名經濟學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