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孔子的國際化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1日 17:17 21世紀經濟報道

  文/賀文萍

  假如孔子今日復生,一定對于自己的“國際化”感到有些驚訝。

  2004年11月,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在韓國首都漢城落成。隨后,瑞典、美國、越南、印尼、德國、日本等國都相繼開設了孔子學院。2005年12月中旬,非洲第一所孔子學
院也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大學落戶生根。目前,全世界已有27所孔子學院,而中國教育部的目標是在2010年前在全球建成旨在推廣漢語教學和文化交流的100所孔子學院。

  圣人孔子率眾多門生在亭亭如蓋的綠蔭下講學的情景已隨著歷史的車輪遠去。如今頗為有趣的卻是在肯尼亞孔子學院的揭牌儀式上,精挑細選產生的首批25名學生不僅用中文大聲整齊地喊出“我-們-喜-歡-學-漢-語”,而且還用漢語字正腔圓地演唱了經過改編的中文歌曲。

  內羅畢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姆貝齊則認為,孔子學院的課程將不局限在語言教學,而要通過影像資料宣傳、交換學生項目等更多方式來讓非洲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國,了解中國文化中“仁善”、“誠信”等理念,并學習中國建設和發展的經驗,來推動非洲的進步。

  無獨有偶。2006年1月中旬,從英國一所名為“布萊頓學院”(Brighton College)的著名私立中學傳來消息,該校首開英國先例,將從今年9月起,把漢語列為全校1200名學生的必修課。從未到過中國的該校校長理查德·凱恩斯說:“我的重要任務之一是確保布萊頓學院學生做好面對21世紀現實的準備。而現實之一就是,中國有著當今世界發展最迅速的經濟。”

  不論是開設孔子學院,還是把漢語列為必修課,都揭示了這樣一個事實:隨著

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學習漢語和了解中國文化(不管是出于生意場上商業的意圖,還是僅僅作為一種時尚)幾乎已成為一種全球性現象。在中國的1000多所高校里,已有400多所向外國學生開放,吸收了總計約40萬的外國留學生。據中國官方最新的統計數字,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目前已超過3000萬,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有幾萬所中文學校,其中學制比較完備、校舍比較固定的中文學校大約有6000多所,另外還有2300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為滿足日益升溫的全球漢語熱,中國計劃在2010年前向海外派出2萬多名漢語教師。

  從歷史的縱向看,全球漢語熱的再次興起(上世紀七十年代,隨著中美關系的緩和,美國及其它西方國家出于了解中國的需要而掀起了第一輪漢語熱)和孔子學院的設立,從另一個角度折射出了中國“軟實力”的提升和中國政府對發展“軟實力”的重視。

  長期以來,“軟實力”似乎一直與中國疏遠。在不少西方人(尤其是美國人)眼里,仿佛唯有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理念以及牛仔褲、

麥當勞、好萊塢電影等消費和流行文化符號才堪稱現今世界最具吸引力的“軟實力”代表。英語作為通用國際語言的強勢地位,造就了世界各國年輕精英們在大戰“托福”和“雅思”之后,如過江之鯽般涌向歐美各大高校留學的壯觀場面。

  不過,近年來不少西方觀察家也注意到,中國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越來越重視對諸如語言、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等“軟實力”要素的挖掘和培育。“中國模式”、“北京共識”、“和平崛起”等概念的提出,既是對中國發展道路的一種總結,也是中國“軟實力”在政治價值觀方面的某種體現。

  實際上,在全球化時代之前,大唐盛世所造就的長安城在某種意義上已經扮演了國際化大都市的角色。而積貧積弱的宋朝則擁有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海外貿易,無數阿拉伯人居住在泉州等地。無論是馬可·波羅還是門多薩,都對歷史上的中國做出了自己獨特的記載。

  盡管人們對“軟實力”的重要性已幾乎不存疑慮,但對如何推廣則是仁者見仁。不久前,筆者在電視上看到一場“外國人書畫邀請賽”。當看到這些不同膚色的外國人用工整的隸書或楷書當場寫出一行行漂亮的毛筆字,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山水畫時,我的心中也涌起了對于傳統文化的自豪感。還有北京電視臺每年春節都舉辦的“外國人才藝大賽”,武術、京劇、

相聲這些中國傳統的“國粹”,都被這些洋面孔們演繹得別有一番風味。

  其實,語言、文化等“軟實力”的傳承和推廣是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除了“請進來”,如招收外國留學生、舉辦各種中國才藝比賽等,更重要的還是要“走出去”。通過宣揚本質上崇尚“和平”、“寬以待人”、“平等和諧”的中國文化,來平息所謂的“中國威脅論”。

  總之,與軍事、經濟等“硬實力”相比,“軟實力”的傳承、積淀和推廣無疑是一項漫長、艱巨的系統工程。我們不僅要在傳統文化上下功夫,更重要的是在發展當前的大眾流行文化上多投資。姑且不論如何抵擋好萊塢大片等西方文化的侵襲,印度“寶來塢”電影和隨著一部《大長今》電視劇而再次熱涌中國的“韓流”也足以給我們提供這方面的啟示。

  君不見,一部《臥虎藏龍》讓世界更深地熟悉了中國功夫以及寓于其中的愛恨情仇,姚明則更讓世界了解了中國人柔中帶剛、以柔克剛的風格,而這些不也是一種軟實力的推廣嗎?

  (作者系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研究員)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