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剛
中國的社會精英們現在想必都很尷尬。比如說:龍永圖先生、矛于軾先生曾被一些網民稱為“賣國賊”,吳敬璉先生、張維迎先生則被眾多網民視為“人民公敵”。
這些為了中國的發(fā)展進步嘔心歷血、鞠躬盡瘁的社會精英們都成了“道德嚴重有問題
”的人。不能不說是他們的一大尷尬,我們整個社會的一大尷尬。
這些人的尷尬統統來源于他們的公開言論。比如說:龍永圖先生因談論民族品牌的成長之道而招致潮水般的漫罵,矛于軾先生因“抵制日貨對中國人沒有好處”而遭到了“五雷轟頂”般的打擊;吳敬璉先生因“窮人可能會走上反對改革的道路”而倍受指責;張維迎先生更是因為“善待為社會做出貢獻的人”而“惡名遠揚”。
這些人現在或許都“不敢”說話了,因為一說話,很快就會有好評者為其“找刺”,然后就會聽到關于自己的挨罵聲。
一個社會怎能允許精英不公開說話呢?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精英,精英有責任通過自己有影響力的言論將某些群體引導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所以精英必須說話,必須公開多說話。那么在當前這種尷尬的情景下,如何讓精英多說話呢?我認為,當務之急是要讓那些沒有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做過全面深入研究的對他人充滿敵意的好評者少說話。
好評者會不會少說話呢?我想還是會的,因為我相信他們也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也和其他所有渴望進步的人一樣知錯能改。其實,只要他們認識到精英們不可能不了解現實——現在殘酷的社會新聞漫天飛,壓的精英們沉重的喘不過氣來;只要認識到精英們的憂國憂民之心遠遠在他們之上——精英就是以關注民生疾苦、富民強國、維護社會安定、推進社會進程為己任的、為人生最大榮耀的;只要認識到精英不可能是“弱智”的——精英的能力、學識是超越于大眾之上的,自己并不比精英更“聰明”。那么,他們對精英就會產生一種敬畏感,有了敬畏感他們針對精英的批判自然就會少之又少。
好評者對他人沒有敬畏感會怎樣?對他人有敬畏感又會怎樣?
我以前是一個對任何人都沒有敬畏感的熱血青年。
我曾經把身邊所有的“大人物”都氣的“害肚子疼”!
10多年前,不管多么厲害的人,我都能給他們找出“錯誤”來,不但可以將他們駁的“啞口無言”,而且會在另外的人面前將他駁的體無完膚。我的法寶是什么呢?現在想想,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第一,從不考慮對方談話的初衷、場合、對象;第二,總是站在不同角度與不同層次上與他談論本質上已不是同一個問題的問題;第三,望文生義、斷章取義,然后,迎合聽者的需要,由點到面逐步深入和擴展。三大法寶的效果如何呢?效果真是太好了,把個個批駁者氣的都害肚子疼,有些氣得簡直要吐血!紛紛向我投降說,“我和你不說了,我和你不說了!”就這樣,在我的引導下,好些不明事理的伙伴還成了我的追隨者。他們中的一些人稱贊我“替窮人說話,心地善良;打擊壞蛋,聰明絕頂,簡直就是圣人!”那個時候,我也總是沾沾自喜,稱自己為有知,有德的人。可是,私下里一直很納悶,“自己批駁的也很有道理呀,可是被駁者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服氣過我呢?我怎么對他們的思想產生不了絲毫影響呢? ”這個問題在多年之后才有了答案。那是我第一次切切實實想通過自己的言論影響被駁者,然而以往的反駁方式根本無濟于事,人家對我不屑一顧。我很難受,怎么辦呢?請教人呀!在一位高人的指點下,幾天后,我換了一種駁論方式。我不再單純的指責對方,而是本著一種友愛與相互敬重的態(tài)度,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一些問題,去熟悉他所關注的問題,去為他的問題苦思答案,爭取在此問題的答案提供方面比他做的更廣、更深。終于,辛苦工作了一個星期的我在某個觀點上影響了我渴望影響的人(我原本想著一個小時就可駁倒他)。那是第一次有人在我面前心悅誠服的接受意見。以往我總是在制造敵人,總是無法真正臣服敵人,總是希望有外力能使敵人真正臣服于我。而那次我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臣服了他,改變了一位年齡比我大很多的教授的觀點。那次我沒有制造敵人,我交上了一位好朋友。
回首過去,才知道,以往那些對別人的批駁充其量只是自娛自樂,沒有任何價值,只是與人“抬杠”而已,因為我從來就沒有站在對方的立場去考慮問題,或者根本就不具備站在對方立場考慮問題的能力,因而也就從來沒有真正影響過他們。
好評者怎樣可以影響精英呢?
我認為只要做好以下三點,不需要借助外力,就可能影響他們。
第一, 不要戴著有色眼鏡去評判一些人和事。有色眼鏡的魔力是非常大的,白的東西在它的作用下可能變成黑的,而綠的又可能變成紅的。所以,是否擁有一個平和、客觀的心態(tài)就非常重要。友愛、相互敬重的態(tài)度是一個成熟的評論人員必需的。
第二, 要明確自己評論所影響的對象。現在的一些時評人員顯然是搞錯了對象,他們只是一味的影響著大眾而絲毫沒有想著去影響自己所要影響的精英。他們從不深入考慮“這家伙到底在說什么呢?為什么要這樣說呢?是不是有什么正確的地方呢?”連對方在說什么,為什么這么說都不清楚,怎么評論呢?所以他們的評論時常離題甚遠,有時離題萬里。
第三, 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學識。評論者必須具備和被評論的精英對話的基礎性知識,具備獲得對方立場的能力。否則,就會輕易走上以自己的無知去評判別人“無德”的路子上去。精英之所以為精英,就在于他們對錯綜復雜的中國社會基本上能有一個整體性的認識與根本性的認識,他們的言行基本上始終能符合整個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評論者,如果沒有這樣的大視野、大視角,是很難對某些精英倡導的行為做出評判的。這需要好評者學習,學習,再學習;思考,思考,再思考。
人類歷史上的三大轉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由農業(yè)社會向工業(yè)社會轉型;由封閉社會向開放社會轉型,正在一個國家——中國同時發(fā)生著。方方面面的壓力壓在方方面面不完善的中國身上,中國現在很艱難,中國的政治家現在很艱難,中國的學者更是難上加難!
我們能否多一份對這些精英的呵護,少一份對他們的責難呢?
我為中國祈福,為那些因為中國的的改革發(fā)展而嘔心歷血、鞠躬盡瘁的所有人們祈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