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的規律性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4:56 價值中國網

  方栓喜

  最近一兩年,關于我國市場取向改革的爭論又開始增多。在我國貫徹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的新階段,出現了不少的新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與我們對市場經濟規律的把握有著直接和間接的聯系。而且,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上,還存在著偏重于市場手段和非市場手段的分歧。在這個特定的背景下,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市場經濟的規律性,不僅必
要,而且相當迫切。

  有些專家說,我們要防止壞的市場經濟。也有些專家說,市場化解決不了我們的問題,因此要有新的思路。其實,市場經濟更是一種規律性,即反映了經濟關系中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規律性。比如萬有引力定律,不能因為自己的飛機墜毀了而說它壞,也不能因為宇宙飛船發射成功了而說它好。萬有引力定律與價值規律哪個好,哪個壞?說不清楚。說它是規律性,就是你取消不了萬有引力,不管你喜歡不喜歡,它都會發揮作用,這些作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完全取決于決策者對規律把握的程度。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我們取消不了市場經濟,因為它是一種規律性。作為一個具有長期儒家文化傳統的社會,羞于談利,羞于談交易,我們不喜歡這些字眼。我們喜歡西方獲得的文明成果和物質財富,卻不喜歡用交換的方式取得。在這樣一個基本背景下,應當說,計劃經濟更符合我們的愿望:既不用交換的手段,又能夠取得西方一樣的文明成果。但是深入分析,計劃經濟其實也并沒有擺脫交換,無非是避免了交換這個詞匯本身。只要社會分工,有人專門生產面包,有人專門生產拖拉機,二者的經濟關系的實質就只能是交換。計劃經濟之于市場經濟,無非是交換的方式不一樣了。前者是自由的交換,后者是行政安排的交換而已。想取消市場交換的規律性,結果是取消不了,反而把經濟關系本身扭曲了,把經濟管死了。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我們不能憑借自己的主觀偏好去構造一種我們想象中的經濟學,或者我們喜歡的經濟學。我們曾經按照計劃經濟的思路構造過關于計劃經濟的經濟學,主觀愿望不能說不好,要克服市場的盲目性,但這個嘗試不能說是成功的。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精髓其實很簡單,就是我們能夠正確地反映客觀現實,從客觀現實中尋找和發現規律。而不是從自己的頭腦出發,從人們喜歡不喜歡出發來去虛構一種規律性,更不能以主觀世界想象中的一個規律性來替代現實生活中的規律性。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承認經濟學揭示的是客觀規律性,那么,經濟學只能有一套,而不能有許多套。不能和想象中那樣,工人有一套經濟學,農民有一套,商人也有一套,發達國家有一套,發展中國家有一套,美國有一套,英國有一套,法國有一套。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各個國家的治國理念可能有不同,各個階層的主觀愿望可以不同,但是經濟學的規律性只能有一套。不然就很荒謬,因為我們想讓飛機上天就說萬有引力是向上的,因為我們想讓

蘋果落地就說萬有引力是向下的。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任何一個階層可以陳述自己的主觀愿望,但是如果不尊重市場經濟的客觀規律性,再好的愿望最終也只能落空。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既然市場經濟是一種規律性,它就必定有其適用范圍,而不是在任何領域發揮同樣的效果。我們看到,市場經濟的規律性在私人產品或者競爭性領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這些領域得到了充分地發展,逐步由短缺走向了過剩。而在公共產品領域,這些規律性就很難發揮積極作用。但是不能由此說,市場經濟是錯誤的,而只能說,政策決策者把一個領域的規律性錯誤地強加給另一個領域了。我們不能因為發現了市場經濟的規律性就認為可以解決了所有的社會問題,這種一勞永逸的事情是不可能的。相反,我們也不能把其它領域的規律性強加給市場領域。人們爭論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很明顯沒有抓住問題的要點。因為真正的問題是客觀規律的適用范圍的問題。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我們的市場化改革的實質是認識和駕御市場規律的一個過程。每當我們正確地把握了市場規律,我們就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相反,每當我們離開了現實問題,依靠主觀想象來虛構現實的時候,改革就必然會遇到挫折。有人說,不能忽視意識形態問題,所有的社會科學可能都有一個立場問題,無法避免。但是馬克思主義說得很清楚,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形態只有符合了客觀存在才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把意識形態問題夸大到第一位,一不小心就滑入了唯心主義的軌道。我們搞經濟學,搞改革建設,不能不分清這些最基本的問題。

  將近30年的改革實踐歷程告訴我們:建設和諧社會與市場化改革本身是并不矛盾的,二者是統一的。資本的所有者都希望利潤越高越好,但是這要實現必須有很多前提,他要靠誠實的勞動積累很多資本,而且還要面對數量眾多的競爭者,如果他不能把資本運用到社會最需要的產品上,他的良好的愿望就會落空。所有的勞動者都希望工資越高越好,但是如果他提供的僅僅是所有的勞動者都可以提供的勞動,他的良好愿望也會落空。一個良好的市場制度應當建立在這種競爭規律的基礎上,而不是否認這種客觀存在。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花費了很長的時間和很大的代價才明白了一個事情,就是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拋棄價值規律,按照主觀愿望去搞計劃,去搞平均分配,結果只能是破壞社會財富的創造和積累機制,把

蛋糕做小了。沒有多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們很難走向小康社會,也很難有資格談論和諧社會的問題。這一點,現在看來,仍然有重申的必要。而當我們正確地把握了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把蛋糕做大了,政府的手中掌握的資源比較多的時候,才具備了這樣的條件:根據公共需要,運用公共政策按照非市場化的方向實行再分配,讓多數的富人為少數貧困者買單。既不損害效率,也有助于實現公平。

  一言蔽之,我們現在反思改革,最有意義的事情應當是反思市場經濟的規律性,想想我們在那些領域運用得恰當,在那些領域運用得還不夠恰當,在那些地方應當提高駕御規律的水平。與此同時,也想想那些地方,本來不應該是市場規律發揮作用的場所,被我們簡單地套用了。這才是一個歷史唯物主義者所應當具備的正確態度。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