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觀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0日 14:45 價值中國網

  方栓喜

  當前,我國正處于改革攻堅階段,但是對改革的反思和爭論開始增多,尤其是重新出現了意識形態化的傾向,很值得關注。一種觀點認為,改革不問姓資姓社的時代已經結束,比如改革以西方經濟學為指導思想,還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是原則性的大問題,不能不爭論;一種觀點則認為,爭論要去意識形態化,一意識形態化反而把事情模糊了,而
且意識形態化之后,我們解決實際問題可選擇的空間反而減小了。筆者認為,從我國將近30年的改革歷程看,我們迫切需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觀,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共識,以此來指導下一步的改革實踐。

  一、我國將近30年的市場化改革探索從老百姓的吃飯穿衣出發,以市場化改革破解貧困落后的問題,是符合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的。

  馬克思曾明確地鮮明地唯物主義歷史觀稱為: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來考察現實的生產過程。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說:“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在馬克思眼中,“人們為了能‘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

  二、所謂“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觀”,是從我國社會面臨的現實矛盾出發,構建更加符合物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在此基礎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這是我國新時期改革共識的基礎

  從馬克思的哲學本意來判斷我國的市場化改革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市場經濟比計劃經濟更能夠解決我國老百姓的生活問題,因此,這種物質生產關系是無法用人們的意識來取消的。我們不能從自己的頭腦出發來構造一種我們想象中的生產關系。

  2、如果上升到意識形態的層次上來討論問題的話,必須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而不是以別的經濟關系為基礎。必須以解決老百姓最需要解決的生活問題出發來解決問題,而不能以想象力為基礎。

  3、市場化改革出現了一些問題和缺陷,根源在經濟基礎,在于市場經濟體制尚不完善,改革尚不到位。主要不是意識形態出了問題,因為意識形態不是起決定性的因素。相反,意識形態是附屬于經濟基礎的。

  4、市場化改革過程的意識形態決定論是錯誤的。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就要旗幟鮮明地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觀。一些人用“以人為本”的思想來反對市場化改革,說過去的改革是脫離了人的需要的,也是相當有問題的。如果人們連吃穿都顧不上,談何“以人為本”?事實上,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的基本原理就是最大的“以人為本”。而者是統一的,而不是割裂的。

  5、把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簡單地對立的處理,不僅錯誤,而且相當狹隘。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改革觀是一個開放的體系,而不是一個封閉的體系。同樣,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也不能夠排斥西方經濟學的精華。

  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改革觀,才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化改革的規律性,才能夠駕御規律,有效地破解我國現代化過程中的難題。

  現階段我國的改革,不能脫離實際,首先要看社會發展的主要矛盾。當前,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主要表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公共需求同落后的公共服務體制之間的矛盾。從經濟學的角度看,物質生產力的發展主要表現為私人產品和公共產品(服務)供給能力的提高。與此相對應,整個社會應當包含兩大生產系統,一個是市場經濟體系,一個是公共服務體系,兩大體系既相互獨立,又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在相當一段時期,我們忽視了公共服務體制的建設,把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就業服務等單獨設計,忽視了社會再分配,一切為市場化改革服務。致使我國公共服務體系相當薄弱,既使得我國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而且公平問題面臨嚴峻考驗。現在看來,我國市場化改革中的缺陷問題,都可以用公共服務體制改革進行破解。

  1、我國轉軌時期最重要的公共服務是制度性的公共服務。政府要為市場主體提供法律法規和制度規范。包括產權制度、企業制度、市場準入制度、信用制度、

宏觀調控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性規范。克服市場化過程中的腐敗、權力尋租,給市場主體以穩定的預期。

  2、政府要的主要經濟職能是提供經濟性公共服務,主要是搞好宏觀調控和經濟秩序,不能以招商引資為主業,不能將公共權力用在與民爭利上。政府超然于各類經濟主體之上才能夠實現公正,政府自身的公正是整個社會公正的基礎。而且,我國經濟增長方式的主要矛盾是由政府主導轉向市場主導,這也必須以把政府的經濟職能限定在經濟性公共服務的前提下。

  3、政府必須以使“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產品”為目標,有效地提供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社會性公共產品。實踐證明,這是有效破解收入分配差距擴大難題的有效途徑,也是給老百姓穩定樂觀的長遠預期、擴大消費的基礎。這樣才可以使我國經濟走出“投資拉動型陷阱”的有效對策。

  在歷史唯物主義者看來,“人們所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改革是對利益關系的調整。我國的市場化改革已經進入深水區,涉及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互動。改革越深化,越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把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正確地統一和結合起來,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把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我們進行改革爭論和反思,主要目的在于解決現實問題,為下一步改革出主意,歸根結底在于推進改革。改革是主觀見之與客觀的東西,許多改革方案本身都需要用實踐來檢驗,也不可能完全正確。關鍵是要從中發現一些規律性的東西,并依此來修正改革。這才是真正的歷史唯物主義改革觀。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