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二手貨還是阿爾卑斯的氣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2日 17:56 經濟觀察報

  劉瑩/文

    對于大多數旅客而言,只要能安全準時抵達目的地,他們就會對航空工程專家們的杰作不吝譽美之辭。可這并不代表乘客能享受到完美無瑕的飛行旅程。如果說有什么問題值得思忖,那便是機艙內的空氣質量。

  二手空氣真有那么差嗎?

  隨著航空技術的逐步完善和飛行管理的日益規范,我們幾乎再也不必忍受機艙內有人吸煙所帶來的煩惱。然而,艙內空氣的循環流動一度被公認為是影響健康的罪魁禍首,可能會造成皮膚干燥、大腦缺氧、疾病傳播等現象的發生。據統計,77%的乘客相信艙內空氣有損健康。事實果真如此嗎?

  答案是,要看你向誰提問。航空公司并沒有義務公布詳細的艙內空氣監測結果,行業標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聯合航空局(Joint Aviation Authorities)和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US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對機艙內的一氧化物、二氧化物、臭氧的指標都有一定的要求,但對微粒濃度、細菌含量以及溫度和濕度等卻沒有明確的規定。據調查,各航空公司并不打算公布機艙內部的環境數據以保證乘客能放心登機。這種非積極的態度傾向由來已久,盡管2003年非典(SARS)肆虐全球,人們紛紛指責民航運輸導致了病毒的迅速蔓延,可所有的航空公司仍無動于衷。結果,大部分乘客對艙內空氣的質量狀況可以說依舊是一無所知。

  很多經歷過商務旅行的乘客都異口同聲地聲稱,他們在公務飛行之后都會頭疼腦熱,甚至染上流感。言下之意再清楚不過:假使你在狹小空間里憋了大半天,四周被一群陌生人包圍,之后便身體不適或者傷風感冒,那么飛機的機艙恐怕是難辭其咎了。大多數航班都使用50%的外部空氣和50%的再流通空氣作為艙內的空氣供給,而正是后者讓人覺得如同被迫使用“二手貨”一樣別扭。一位資深業內人士認為,若能放棄對再流通空氣的循環使用,乘客和機組人員都將從中受益。他說:“真希望看到100%新鮮空氣進入機艙的那一天,那就好比久居繁華都市的人們呼吸到從阿爾卑斯山飄來的純凈空氣,有種通透的暢快和愜意。航空公司甚至可以就此大做文章,稱自己能提供‘阿爾卑斯的氣息’,讓乘客享受自由翱翔般的空中之旅,那必將產生無與倫比的廣告效應,在行銷宣傳中搶得先機。”

  可是,再流通空氣真的應該遭千夫所指嗎?出人意料的是,在一系列分析研究中,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再流通空氣與室外空氣存在質量上的差異。在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發現,有20%的乘客在下飛機之后的一周內可能會感冒。不過,無論是在使用100%外部空氣的機艙內還是在部分使用再流通空氣的機艙內,這個比例事實上都是相同的。

  在飛機上感染傳染病的幾率

  醫學專家指出,在任何近距離接觸的環境里,比如公共汽車、辦公室、機場休息室等等,人們都時刻暴露在細菌的侵襲范圍之中。如果某人在搭乘飛機之后得了什么流行病,那么他有可能是被同機的乘客所傳染。但在飛機上被傳染的幾率(或者說危險性)并不高于在公共汽車上被傳染。

  更為令人驚訝的是,也沒有證據表明再流通空氣與非典的傳播有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只有4架航班上出現了非典病毒的交叉感染。在飛機上的確有可能感染非典,但在地面上同樣容易感染,而且相對比例反而更高,所以不能因為發現了個別感染病例就對飛機上的空氣系統橫加指責。

  另一種在飛機上被發現的傳染病是肺結核。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資料庫中記錄了兩例機艙內感染肺結核的病例,其中一人是在與帶菌者近距離接觸12小時之后出現感染癥狀,而另一名乘客則是在時長為8小時的飛行途中被鄰近的帶菌者傳染。但這并不足以說明飛機與疾病傳播的必然聯系。相反,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傳染隨處可能發生,因此如果要追究責任,應該把矛頭指向這種疾病自身的特征,而不要拿飛機的空氣系統當替罪羊。

  很早以前發表的一篇論文曾指出,人在旅行途中比正常情況下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這一結論適用于所有的旅行者,而不考慮他們的旅行方式如何。原因很簡單,一旦你處在旅行途中,就意味著你將進入新的環境或者面對新的氣候,那么隨之而來的是從未遇到過的細菌,你的免疫系統將接受各種新病毒的全面挑戰。于是,當你來到一個不同的地方,若一不留神得了感冒,也沒什么可大驚小怪的。同時,長時間的飛行也會帶來諸多綜合問題,比如濕度偏低、時差反應、血壓變化等各種因素,都可能造成免疫力下降,因而也就更容易患病。

  飛機的空氣系統設計科學合理,不僅保證乘客安全舒適,也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疾病通過空氣傳播的幾率:外部空氣在流經壓氣機的過程中,由于得到增壓,溫度迅速升高。其中一部分熱空氣被抽出來送入客艙,首先由

發動機吊架上的熱交換器進行冷卻,然后流經機翼中的管道,接著由客艙地板下面的空氣主調節裝置進一步加以冷卻。冷卻后的空氣流進一個氣室,與幾乎等量的來自客艙經過高度過濾的空氣相混合,然后通過管道引到客艙,從頂部的出氣口流出。

  客艙內的空氣循環流動,最后經客艙兩側的地板格柵或艙頂排氣口排出,然后再從客艙地板下面流入機身底層。氣流連續不斷地循環,迅速稀釋氣味,同時維持適當的客艙溫度。地板下裝有特殊過濾器,類似于

醫院里用來保持空氣清潔的過濾器。它們能夠極其有效地阻攔與細菌和病毒一樣微小的顆粒,約95%以上的微生物可被捕獲。

  其實,讓人憂慮的不止艙內空氣中的細菌。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研究人員對部分長途旅行乘客血液中的氧含量進行了抽樣測量,發現超過半數乘客的氧含量下降了約6%,這個數字表面看起來似乎足以引起醫生的警覺和關注。于是,研究人員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氧含量的降低加上一些其他因素如久坐、脫水、濕度偏低等,會直接導致乘客在長時間飛行后出現各種病狀。然而,這個結論讓一些航空學專家們大為吃驚,紛紛表示反對。在他們看來,一個盡人皆知的生理學常識竟然被無端曲解,實在是不可思議。任何有關飛行生理學的教材都闡明了當人從地面上升至8000英尺高空后,局部血壓會隨之降低,但血液中氧的飽和度仍維持在90%上,因此不會對健康產生任何影響。世界上有很多人工作和生活在這樣的海拔高度,根本不必杞人憂天。只有那些患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臟病的乘客需要留意健康問題,登機前最好能征求醫生的意見,做好預防措施。對于身體狀況良好的普通乘客來說,適應飛機上的環境是輕而易舉的。

  乘客和飛行員應享有同等質量的空氣

  盡管事實一再證明飛機上的服務環境對乘客的身體健康不存在任何損害,但這是否就足夠了呢?不少人對此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航空公司不能因為飛機對乘客“無害”就心安理得,而應該考慮怎樣讓乘客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更好”的服務。

  由于駕駛艙內有許多電子儀表,出于散熱考慮,飛行員接受的外界空氣要比一般乘客多出四倍。這樣看來,飛行員能享受到這樣優越的環境完全是由于工作需要。但國際航空旅客協會(IAPA)認為,乘客付出了高昂的金錢代價,從健康角度考慮,他們同樣有資格呼吸到優質的空氣。因此它在2004年8月發布了聲明,呼吁乘客應和飛行員享有同等質量的空氣。隨著社會呼聲越來越高,目前不少制造廠商已經對飛機的內部構造和設計進行了改良,在機艙內增設濕度調節器來提高人體舒適度。

  但我們認為,對老式飛機的空氣質量不必太過苛責。因為就現有的條件來看,它們無法為乘客提供好的旅行環境已是不爭的事實,所以對各航空公司來說,它們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惟一可行的途徑就是開誠布公,改變以前諱莫如深的做法,讓乘客享有知情權。如果它們能夠在旅途刊物上就針對空氣質量的責難做出回應,才是最健康的經營模式。

  值得慶幸的是,一項長達兩年研究活動于2001年正式展開。這項調查由歐盟發起和支持,由來自7個國家、16個機構的專業人士組建成了專業研究小組。小組的成員分別是航空、機械、通風、過濾領域的權威專家。

  該小組以英國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斯堪的納維亞航空公司(SAS)、荷蘭航空公司(KLM)為主要調查對象,共采集樣本50個,有史以來第一次對機艙空氣質量進行了全面分析。主要衡量指數包括溫度、相對濕度,以及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微粒、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微生物(如細菌和真菌)的含量。由于幾乎沒有什么標準可以參照,他們只能將樣本和其他室內環境(如普通辦公場所和其他建筑物內)的空氣質量進行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機艙內空氣質量完全符合安全標準,甚至污染程度遠遠低于其他普通室內環境。最終,他們得出的結論是:任何室內(機艙內)空氣質量都不會影響乘客和機組成員的健康及安全。那是不是說就沒有必要采取改善措施了呢?并非如此。研究小組發現,飛機升空后,艙內空氣的污染物質和細菌指數略微高于地面。因此,他們建議起飛前還是將空氣過濾后再行使用。

  有關機艙空氣質量的4個謬傳

  謬傳1:再流通的空氣“不新鮮”

  事實:自然界內的空氣在不斷稀釋。因此,空氣不可能無休止地循環下去。當“二手”空氣逸出機艙后,大約有一半被立刻抽空;剩下的則先過濾,與等量的外部空氣混合后,再供應給乘客使用。這就說明我們所呼吸的空氣是持續得到新鮮補給的。

  謬傳2:老式飛機的空氣質量差

  事實:老式飛機并沒有必要完全排空使用過的空氣。英國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兩架老式飛機(BAe 146內是100%的外界空氣,波音737-300內則含有50%的再流通空氣)在長達三個小時的飛行后,空氣中細菌、灰塵、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都低于標準水平,和新型飛機的空氣質量相比毫不遜色。

  謬傳3:戴口罩可以有效防止疾病傳染

  事實:口罩能夠保證周圍的人不被你傳染,但無法保證你不被周圍的人傳染。

  謬傳4:機艙內的空氣質量比以前差

  事實:再流通空氣一直聲名狼藉,但它根本不是什么“生死攸關”的大問題,濕度才是關鍵所在。使用再流通的空氣前,飛機上的空氣質量甚至更差一些。專業人士認為,100%的外界空氣大約能達到5%的相對濕度;而使用再流通空氣的經濟艙內相對濕度卻能達到15%—20%,乘客在這樣的環境里感覺更舒適。

  總體來看,現代飛機的客艙空氣是健康、清潔的,其質量可以達到醫院手術室的標準。乘客應當消除對飛機客艙空氣質量的偏見,克服不必要的恐懼心理。現代飛機的制造技術能確保機艙內空氣的清新和潔凈,與其他公共環境相比較,乘飛機旅行感染流行性疾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作為乘客,我們要培養起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機組人員開展工作,坦然面對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不要為一些子虛烏有的謠傳而提心吊膽,更不要讓莫名其妙的負面情緒影響到正常的旅行質量。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