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您就照照鏡子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7日 18:22 劉海明的BLOG | |||||||||
□劉海明 一篇《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的文章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推上了風頭浪尖。近日,丁學良在“上海發展沙龍”上再論如何看待中國的經濟學家,他認為,用經濟學方面的國際標準來做衡量,不失為評價真偽經濟學家的好方法。(中經網2006年2月7日)
兩個月前,丁學良先生一篇批評中國經濟學家的文章,引得大陸許多人的不滿。自尊心較強的經濟學家們,不管嘴上辯解與否,心里肯定不服氣;旁觀的評論者,覺得“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超過5個”這個斷言,滅了中國經濟學研究的威風,有失中國的尊嚴。或許,將丁先生的斷言預設成“非愛國的言論”,是導致引發激烈爭論的深層原因。 現在,丁學良先生細說了他眼中合格的經濟學家的標準,不知道先前的反對者,看了之后會不會改變立場。如果中國的經濟學人還承認自己的研究在全世界并不領先,如果還能保持應有的謙遜,如果還希望“兼聽則明”,聽聽丁先生的“苦口”之言,就不該是壞事。 也許,你在國內,確確實實是一流的經濟學家,但是,放眼全球,在世界經濟學舞臺上,你還是不是一流的經濟學家,甚至是“合格的”經濟學家,就得重新掂量一下了。丁先生所說的“中國合格的經濟學家”,其語境顯然是就世界范圍而言的,反對者如果將目光鎖定在國內知名的經濟學學者這個小圈子里,或者按中國經濟學的教授、研究員頭銜來判斷經濟學家,是不是過于坐井觀天了? 觸動筆者寫這篇文字的真正動機,不在于中國究竟有幾個合格的經濟學家,而在于丁先生介紹西方經濟學家的游戲規則:“你不能通吃”。 平心而論,“通吃”二字,乃時下中國許多經濟學家的軟肋。西方經濟學家有錢,靠的是學校工資收入和科研經費;西方經濟學家不得在外兼職,離開高校兩年后,其教授職稱將不復存在,官商學三者之間,后者和前兩者涇渭分明;有企業資助的科研項目,發布時必須聲明錢是哪個機構出的,使公眾了解其研究的目的何在。正是這一堵堵“防火墻”,將距離經濟領域最近的經濟學家們,和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劃清了界限。西方經濟學家贏得的世界性學術聲譽,與這有沒有關系,以及有多大關系,相信不難判別。 中國的經濟學家,在學術研究方面,有沒有如此的清廉?中國的經濟學家,據說也很富裕。但這種“富”,是靠自己的工資,還是國家科研經費的支撐?事實上,國內的經濟學家,很少有和企業不發生經濟往來的。入干股,收取顧問費,到政府當官照樣繼續無限期當教授帶研究生,都是典型的“通吃”。官學商混在,在經濟學研究領域,在經濟學人中間,體現得最為明顯。丁學良先生鄙視國內同行“通吃”,認為“通吃”的經濟學家不是合格的經濟學家,不該有太大的錯吧。 照照鏡子吧,國內的經濟學家們。遠離世俗,憑學問生活,憑學術贏得尊重,戒掉“通吃”的毛病,你們能不合格吧。中國的經濟學家智商不低,何怕別人再說咱不合格? 原文地址:經濟學家,您就照照鏡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