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新浪財經企業內刊秀_萬科周刊 > 正文
 

抑郁的守望者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9日 23:43 新浪財經

  賈晉京

  社會永遠都是需要公眾人物的,關鍵是由誰來扮演這個角色的問題。

  由于《南方人物周刊》新近的專訪,一段時間以來似乎已經淡出大眾話題中心的崔永元,再次成為公眾視線的焦點。在這個專訪中,身患抑郁癥的崔永元卻爆發式地怒吼了:電
視節目普遍的諂媚低俗,媒體從業人員大面積地失去良知,某些“大腕”對觀眾和采訪對象的玩弄態度……而他的要求也并不高,他“其實只是希望從業人員要有職業道德,知識分子要有責任感,其他的真的沒要求了。”

  毫無疑問,崔永元的怒吼并不是喝醒鶯歌燕舞迷夢的一聲驚雷,而只是說出“皇帝并沒有穿衣服”實情的一句真話。只是由于崔永元的公眾人物角色,才使得這一真相被推向了臺前罷了。對于中國“公眾人物”們普遍的墮落,其實早已不必去揭露,光頭上的虱子——明擺著的,重要的是,為什么他們會如此墮落,為什么“見怪不怪”已經成了普世的習性?這是需要反思的。

  “公眾人物”是與“社會”這個概念緊密相聯的,他們是社會行動的導向者,也應當是社會變遷的守望者。茨威格在《異端的權利》中展示的加爾文形象,就是最初的“公眾人物”的一個典型形象。撇開《異端的權利》中加爾文的獨裁和暴戾,僅就其中的歷史情境而言,我們可以看到一幅“公眾人物”這一“社會事物”的原初圖像——

  “社會”在西文中原指市民的自發聯合體,莊園中依附于領主的農奴是不屬于“社會”之列的。歐洲歷史上有個傳統,從莊園中逃亡的農奴,只要逃夠100天,就成為自由人,領主無權再把他抓回去。而“城市”就是這些自由人的自由聯合體,“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就是當時指引農奴投入自由懷抱的箴言。自由人自發聯合而成的城市,不是國王的威權的畛域,而是自由市民自治的樂土。歐洲的城市中心,都是一個廣場,是市民們聚議公共事務的地方,市政廳則在廣場的一旁,只能執行市民大會的決策。在這樣的場合中,那些關心公共事務、有責任感和號召力,同時又贍富才華、擅長雄辯的人自然成為視線的焦點,有著一呼百應的魅力,能夠左右輿論的指向。這就是“公眾人物”的本意。

  早期的“公眾人物”需要在公開的辯論中贏得公眾的支持,因此,能夠在廣場會議中脫穎而出的,通常是受過良好邏輯和修辭訓練的知識分子。他們不僅是眾人爭睹的明星,更是公共事務的哲學思考者。公眾面前的辯論使他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思維清晰起來,而聆聽兩種對立觀點之間的激烈交鋒,也使市民的公共事務參與能力得到提升,從而為現代社會的形成奠定了一個精神的家園。

  除了廣場政治之外,古登堡活字印刷術的迅速普及也極大刺激了人們對知識的渴望,新的著作雨后春筍般地遍地出現,對于讀書的渴求又極大刺激了各類私立學校的設立。在公共領域的狂歡中,只有知識分子,才能成為公眾人物,新知得到傳播,學者成為明星,理性之光普照大地……“現代”也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中穿破“古代”黑暗的帷幕,狂飆突進。

  理性的傳播締造了一個工業的現代社會,而工業的現代社會卻締造了一個反理性的傳播環境。從書籍到報紙,從廣播到電視,每一次的技術革新都帶來更廉價的傳播產品,使更大面積的人口被覆蓋在信息的傳播網絡之下,同時卻也使得傳播產品更進一步地世俗化。

  當“娛樂”成為大眾傳媒的一項主要功能時,知識分子便不再是公眾視線的焦點了。大眾傳媒開足馬力一味地媚俗,為所有人制造同樣的文化產品,文化成為工業,大眾也就被概念化成了一味追求簡單享樂的“單向度的人”。電視節目主持人,成了文化的工業化時代的公眾人物。在一個公共事務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的時代,在大眾面前討論公共事務問題的,卻是一群沒有深刻思考能力的熒屏花瓶……

  這是這個時代全球性的吊詭,然而,對于中國而言,這種吊詭恐怕要顯得更為玄妙一些。

  在東方的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從來沒有出現過西歐式的知識分子,這里傳承文明的是“士大夫”的群體。他們自古就是要與統治者合謀的,這是他們的天生使命。他們守著傳統的禮樂和道德教育,作為安身立命之本。通過統治階層和知識階層的同構化,文明在這里以獨特的方式傳承著,有著一片不同于他者的精神家園……然而,100年的廢科舉,制度的廢止意外地造成了精神殿堂的坍塌,三綱五常的禮樂教化失去了賴以附麗的礎柱,不需外在的力量沖擊而自然崩潰。40年前的史無前例,又使得中國失去了以天道傳承為己任的社會階層。當經濟的車輪駛向全球化的時代,欲望的閘門被豁然打開的時候,我們處在怎樣一種怎樣的精神廢墟上?

  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傳承,又沒有“現代”的誕生地那種市民社會傳統的時空,注定沒有真正的公眾人物,只有被放在大眾媒介前臺的人偶,他們可曾有公共人物本意當有的公共使命感和道德承載?也許,如果我們可以僅僅娛樂,就快樂的生活下去,直到老死,僅僅有玩偶也就夠了。但是,在這個公共事務問題越來越多的時代,這可能嗎?我們的精神家園在哪里?誰來為我們守望?

  崔永元把這個問題擺了出來,在“人物”們紛紛自甘墮落為人偶的時代,他獨自抑郁地守望著自己的精神家園。不過,他只是提出了問題,卻沒有答案。

  崔永元抑郁地清醒著,而與他同樣的清醒者們卻清醒地抑郁著。

    (供稿:萬科集團)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