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經驗都值得中國借鑒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6日 18:49 《新財富》 | |||||||||
謝國忠/文 韓國的股市和匯市2005年表現出色,經濟也正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型。相比中國的“大國家、小企業”,韓國的“小國家、大企業”策略相當成功,韓國企業的優勢——良好的組織結構也是中國企業的弱勢。從很多角度看,韓國的經驗都值得中國借鑒。
雖然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和印度是全世界的焦點,不過,2005還應當是韓國年。韓國股市和匯市是亞洲表現最好的,其經濟也逐步成功地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型—除西方國家外,目前僅有日本實現了這一轉型。 韓國的政治體制、金融體制和工業部門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進行了重構,目前其政治體制是民主和穩定的,金融體系已從典型發展中經濟體的盲目投資轉向專注于風險和利潤管理,工業部門則將其優勢由資本密集型轉向強調競爭力與長期收益。我認為韓國是中國學習的榜樣。 韓國面臨的最大風險是資產泡沫。今天韓國所處的階段非常類似于日本1980年代的情況,競爭力的提升和老齡化問題導致韓國通貨膨脹水平很低。老齡化帶來了高儲蓄率和對金融資產的強勁需求。如果央行僅僅將通脹作為貨幣政策目標,將會導致資產泡沫。我認為,正確的貨幣政策不是以通脹為目標,而是將中間利率(估計韓國是5%)作為貨幣政策目標。目前,韓國央行已經開始采取適當的貨幣政策。 小國家,大企業 5年前,我還在擔心韓國經濟的未來。中國加入了WTO,日本則回頭立足于高科技,韓國則被夾在中間。然而,每當我談起中國的挑戰(如廉價商品的競爭)時,很多韓國人卻表示一個經濟繁榮的中國是韓國的福音。我很迷惑,韓國這個廉價商品出口國,如何能從將商品成本越壓越低的中國身上受益? 現實證明,韓國人是對的,韓國經濟的確繁榮了。我認為,最近在香港舉辦的WTO部長級會議期間韓國農民的抗議行動,從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韓國經濟走向繁榮的一些特質—良好的組織和協同行動的文化。 韓國企業充分利用了這一特質—良好的組織結構來占領中國市場。由于專注設計和品牌,韓國公司如三星電子、LG電子和現代汽車等已經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跟。他們的成功已經超出了最樂觀的預期。 與韓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獲得的高收益相比,中國同等規模的企業卻大部分利潤低下,需要依靠銀行貸款生存。韓國企業成功地塑造了科技領導者的形象。其實,韓國成功的關鍵在于企業成功的營銷。成功的營銷意味著健康的邊際管理,這有助企業的融資和研發,融資和研發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支持營銷。當韓國企業受益于高邊際效率和強大的研發能力的時候,許多中國的同行卻還陷于低邊際效率和薄弱研發的流程中。 韓國企業的優勢—良好的組織結構也是中國企業的弱勢。在中國,很多最成功的企業都是家族式管理,企業中的關鍵職位大都由家族成員把持。這樣組織結構的企業很難擴張,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盡管海外中國人擁有巨大的財富,但是中國仍然沒有創造出全球性的企業或者品牌。由于中國有長期的計劃經濟史,我認為,中國要出現大型、綜合性和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還需要進一步的改革措施和長時間的學習過程。 很多西方企業,例如匯豐銀行(HSBC)與美國國際集團(AIG),都在利用中國市場作為打造全球性金融企業的平臺,今天的韓國企業也正努力效仿這一模式,并展示了杰出的組織能力。韓國國民(Kookmin)銀行和韓亞(Hana)銀行是最典型的案例。這兩家銀行都是由外資控股,它們是以具有競爭力、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而在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都不存在這種銀行。 韓國這種“小國家、大企業”的策略相當成功,而中國則是“大國家,小企業”的發展模式,中國是一個大國,但企業規模在全球市場上相對還很小。兩個國家的這種互補特征,讓韓國能夠維持10倍于中國的生活水平。 農業:成功的副產品 12月13日,WTO部長級會議期間,大約1000名韓國農民空降香港。他們穿著五顏六色的服裝,揮舞標語,一同高呼口號。盡管會議的進展不大,但是韓國農民在會場外卻吸引了媒體更多的關注,這甚至多過對會議本身的關注。 12月17日,會議閉幕前一天,韓國農民開始沖擊香港警察的防線,試圖沖入會展中心。香港警方則動用了催淚彈和胡椒噴霧來控制局面。接下來,抗議者向香港市民道歉,但同時聲稱類似抗議與其在國內進行的示威相比還算是溫和的。 我認為,他們是在造聲勢以達到擴大影響力的目的。最終,他們賺取了香港市民的同情。 韓國農民的現狀是韓國成功的副產品。韓國農業無法與企業部門保持相同的發展速度,貿易條款令韓國農民的生存狀況更加惡化。市場全球化推動了韓國農業的萎縮、高附加值制造業的擴張。 韓國的中小型企業也有同樣的境遇。他們主要依靠價格優勢,但受到來自中國的激烈競爭。中小型企業的債務可能成為韓國銀行系統的又一個問題。 大企業與中小型企業、農業發展狀況的強烈反差,清晰地顯示了韓國的經濟壓力所在。不過,即使將來會經歷階段性的困難,估計韓國也是有能力克服的,正如它以前所做的一樣。 泡沫是最大的風險 韓國今天的情況與日本1980年代非常相似。企業不斷上升的競爭力令其維持高匯率和低通脹,社會趨于老齡化導致了高儲蓄率和對金融資產的強勁需求,這兩方面合力,如果不被央行察覺,將會導致資產泡沫的出現。 韓國政府,特別是韓國央行,看起來已經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關鍵是保證利率不要太低,原因很簡單,目前的通貨膨脹水平已經很低。日本央行當時放任資產價格不斷上漲的做法是錯誤的、具投機性的。 我估計韓國的中間利率應維持在5%左右。央行需要盡快提高政策性利率。這將帶來貨幣升值并對經濟起一定抑制作用。但是,潛在的資產泡沫的威脅要比韓國經濟發展速度暫時放緩的威脅大得多。 韓國正從“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轉型。隨著流動性下降和金融資產需求的上升,如此轉型可能會伴隨泡沫的形成。如果任由泡沫發展,我們可能會看到日本一度的經濟混亂局面在韓國重新上演。 好現象是韓國央行的獨立性在亞洲各國中還是比較好的。在來自政客的壓力下,韓國央行在過去3個月仍然兩次提高利率。韓國央行的行動要比歐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果斷得多。如果韓國在沒有什么泡沫的情況下向發達國家轉型成功,那么我認為,大部分要歸功于韓國央行的智慧和勇氣。 對于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liuly@p5w.net。(《新財富》2006年01月號最新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