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鄔靜娜 來源:中國經營報
企業和資本之間其實是平等的關系。但在企業看來,這可能仍然是個假象。在他們的眼里,似乎所有的投資人都會對企業的狀況指手畫腳。
事實上,資本就是資本,既不是天使,也不是惡魔。投資人一般會把資本和企業的關
系分列為兩種情況:如果企業有核心技術,而且資金需求并不是那么強烈,那么主動權肯定在企業手里;但如果企業的競爭力僅僅是數量,而且非常需要資金,那么投資人在談判中無疑將占據明顯的上風。
中國企業家都習慣用“自己的孩子”來形容所創立的企業,一如溺愛的父母。因而大多數時候,他們無法客觀評判企業價值以及合作伙伴。很多企業家認為,只要滿懷信心努力工作,就可以逐步逼近他們的目標,尤其那些技術出身或者深信對自己所處行業了如指掌的人。他們拒絕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和位置,執著地認為,只有自己才是最好的。因此,出讓所有權就變得不可能,“與資本共贏”也就無從談起。比如說,一家從事票務代理的公司,在占有國內50%的市場份額并擁有巨額業務流水收入的時候,并不知道人們如何看待他們。因此,在出讓股份、引進投資人時,他們開出了50倍市盈率的價格,而這樣的價格基本上是不可能達成交易的。
對企業的批評以及股權上的“奪取”,無疑會使企業家對資本心懷不忿。退一步來看,即使企業家們并不排斥資本,他們依然會小心翼翼,生怕被人窺見企業真正的價值。而事實上,投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對稱,是投資方非常顧忌的問題。這樣的過程極可能使企業的價值得不到準確的評估。投資人和企業家對未來預期不同,對法律約束、市場游戲規則認識不一致,都會導致雙方對企業未來價值評估的失誤。實際上,透明的財務報表和坦誠的態度,對于增加企業獲得投資機會,是非常有幫助的。
選對了對象,還要用正確的態度、坦誠溝通是最好的辦法,因為溝通的價值就在于使彼此的成本最小,收益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