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新的歷史新的路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7:52 中國經營報

  作者:于東輝 來源:中國經營報

  我們曾經是這個世界的科技中心。

  從公元前3世紀到13世紀,中國的科技優勢一直是西方無法企及的。特別是到了6世紀之后,中國的印刷、醫學、建筑、水利、火藥、機械、紡織等各項技術全面超越阿拉伯人,
而歐洲又遠遠落后于阿拉伯人。

  轉變發生在1543年。這一年,歐洲人哥白尼用一本《天體運行論》揭開了世界近代科學史的序幕。此后,歐洲在天文學、醫學、力學、數學等領域發生了革命性突破,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中國科技水平被歐洲遠遠甩在身后。

  在農業時代,中國科技強于歐洲,某種程度來說是體制上的勝利。中國很早就確立起強大、完備的中央集權制度,這種體制確保了國家的統一和穩定,為科技進步提供了環境基礎。同時,強有力的中央政權能調配各種資源、力量進行科技開發,并確保開放成果的大面積推廣。而

羅馬之后的歐洲一直處于分割、動蕩的局面,科技缺乏滋生、成長的土壤。

  然而中國歷代政府的抑商政策卻嚴重抑制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但歐洲的公民意識、契約精神卻有力地推動了近代資本主義在歐洲的發展,而正是資本主義的繁榮帶動西方近代科技飛速發展。

  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中國幾乎完全喪失了在科技舞臺的話語權。從1901年到2001年100年的時間里,全球共有28個國家475位科學家榮獲了標志時代科技最高水平的諾貝爾科學獎,但沒有一位科學家來自中國本土。

  在計劃經濟時代,中國政府動員、領導全國的力量,在戰略性科技領域,把我國帶進先進國家的水平。但是我國基礎性科技水平,特別是科技創新能力仍與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如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提高我們的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問題。

  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本屆科技大會寄予了太多的期待和憧憬。只有科技的中國,才是強大、繁榮的中國。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