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衛興華自選集》
馮子標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衛興華自選集》(學習出版社出版),記錄了這位經濟學家在新時期的理論軌跡。
針對“左”的理論忽視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問題,衛興華于1978年發表了《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和《論生產力發展的連續性》兩篇文章。隨后,他又發表了《生產力的內容和發展生產力的問題》等文章,將有關理論觀點進一步深化。這些文章突破了生產力“二要素”、“三要素”之爭,為發展社會生產力鼓與呼。1980年,衛興華發表《關于個體經濟存在和發展的若干理論問題》一文,涉及了經濟體制改革問題。他提出,“在發展全民所有制經濟和集體所有制經濟的同時,應允許個體所有制經濟在一定范圍內存在和發展”。允許多種經濟成分同時存在的客觀依據,從根本上講,就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的規律。
在改革前期階段,人們對體制改革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管理體制改革上。衛興華在1986年就提出了探索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問題,指出:“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似不應僅僅歸結為一個管理體制問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首先包括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運行和實現的具體形式”。1987年,他又提出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計劃調節與市場調節的關系,即“計劃調節市場,市場調節企業。以計劃調節為主導,以市場調節為基礎”。
我國改革出現了實踐先于理論的現象,這促使經濟學者們加倍努力。衛興華以實踐為基礎,不斷總結和吸收實踐中產生的新經驗,形成新的認識。在我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后,他發表了《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的歷史回顧和評析》一文,從理論高度論述了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必然性。他在進行相關研究時,對一些概念是嚴格區分的。他認為,應把計劃、計劃調節、計劃經濟看作既相聯系又不等同的概念;同樣,也應把市場、市場調節和市場經濟看作是既相聯系又不等同的概念。他還提出,不能“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經濟等同起來;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等同起來;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包攝的內容都同社會主義等同起來!
書中選收的文章大部分是作者近幾年發表的,其中《走出貨幣是“特殊商品”的錯解》、《不要混同“公有制形式”和“公有制實現形式”》、《幾個經濟理論是非界限的探討》、《關于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問題不同見解的評析》等,都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經濟學文章,體現了作者嚴謹的學風。有些問題看似概念之爭,實則有助于澄清一些理論是非問題。
《人民日報》 (2005年12月19日 第九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