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我們能迅速增加消費嗎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5:21 經濟觀察報

  張軍

   當下,如果要問我們應該迅速增加國內的消費需求嗎?我相信幾乎會得到一致的肯定回答,這是因為不少經濟學者和官員大多數公開發表的言論以及媒體上日漸流行的觀點是傾向于支持增加消費需求的。這些日子,關于轉變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的討論也越來越多地關注了消費的因素。我把目前流行的觀點大體上表述如下:中國需要盡快提升消費對經
濟增長的貢獻,讓經濟的增長更快地和更多地建立在消費增長的基礎上,這對于減少中國經濟增長長期以來對貿易部門和投資的過多依賴是至關重要的。不過,認真的分析并不支持以上的看法。而且我認為以上觀點還包含著許多概念和理論上的模糊與混淆,是需要加以辨析的。

  也許我們應該從提出以下問題開始進入理論的說明:為什么我們很多人總是認為我們現在的國內消費需求不足呢?為什么我們相信當前的消費“過低”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和問題呢?現在大多數人對消費需求不足的看法幾乎是基于這樣一個證據,中國的國民總消費支出占GDP的比重大約為58%-60%,低于世界平均約70%的水平。但是這個證據能說明什么呢?經濟學上并沒有任何現成的理論可以幫助我們確信一個獨立于經濟發展水平的最優的消費率。我是說,離開了經濟發展的階段或者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程度,這個證據也許什么都不能說明。

  在分析我們當前的消費需求總量時,我們必須記住這樣一個事實,

中國經濟還處在經濟發展的“追趕階段”上。所謂追趕階段,就是我們能看見我們與發達經濟的差距以及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因此,我們可以迅速趕上來,而且經濟發展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是比較小的。既然不確定性和風險比較小,那么在這個階段上,一個最重要的實現追趕的政策就是加速資本存量的形成,這就需要投資的更快增長。這就支持了我們每年把40%的國民收入用于經濟建設的這么高的資本積累率。

  而且我們必須看到,盡管我們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批評投資增長太快的聲音,我們還是不能忽視追趕這個階段的特征。在經歷了20多年快速經濟發展之后,我們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依然大大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很多東亞新興工業化經濟(如亞洲四小龍)差不多用35年完成的這個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過程在中國卻可能要用上50-7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和過程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維持35%-40%的投資率是非常關鍵的。東亞經濟在工業化和城市化時期都保持了35%以上的投資率。所以,國民總消費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不說明中國的高速經濟發展因此而不能持續下去了。

  事實上,在議論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趨勢前景和鼓勵發展的政策時,一個關鍵的問題不在于我們當前的消費需求的大小是否合適,而在于是否合情合理。從長遠的經濟增長能力和趨勢來說,只要推動經濟增長的不僅是持續的資本的積累,同時我們的生產率潛能也在快速積累之中的話,那么,中國經濟增長的結果就必然是國民實際收入的增長,而實際收入的增長將會逐步改變國民長期的消費行為。換句話說,從經濟發展的長期過程來看,是經濟發展的階段和實際收入的水平決定著一個經濟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模式。西方和東亞經濟的成長過程都表明,隨著經濟發展(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一個經濟的國民儲蓄率是會不斷下降的。比如,韓國今天的國民儲蓄率已經從20年前的40%下降到了今天的20%左右。這就是說,消費占GDP的比重大小并不是決定經濟發展和經濟增長的推動因素,而是經濟發展和收入增長的一個結果。

  我也注意到,很多當前的討論似乎都傾向于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過分依賴了貿易部門的增長來拉動,并把這個特征解釋為中國的“內需不足”。其政策含義往往是,中國需要盡快改善內需,從而減輕對貿易的依賴。這樣的看法和分析讓人經常被媒體援引,因為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其實在理論上這樣的說法并沒有道理。從宏觀上來說,構成“內需”的除了消費需求之外還包括投資需求。有什么證據說明中國的內需不足呢?不僅在概念上總的消費需求既要包括居民消費也要包括政府消費(政府支出),而且投資需求也是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年來,中國在GDP中維持了40%的投資,而且這個比重與中國的國民儲蓄水平大體相當。

  因此,從宏觀上來說,沒有理由判斷中國的內需不足。其實,過去這些年來積極的財政政策所要維持的就是足夠的內需水平。尤其是在投資需求不旺的那些年份,政府的支出成為用增加政府消費需求來穩定內需的重要公共政策。說中國的內需不足或者認為中國是一個內需不足的經濟在理論上是沒有根據的,在概念上也是混亂的。在當年,如果我們真的要提高消費占GDP的比重的話,那么在投資需求沒有相應減少的情況下,只能會使總需求超出總供給,引起宏觀的不平衡而出現“過熱”。我們在2003年下半年顯現出來的經濟過熱趨勢就與之前鼓勵短期消費增加的消費信貸政策的實施有直接的關系。

  總之,在看待當前中國的消費需求的問題上,我們不能脫離所處的經濟發展的追趕階段。我們今天仍需要把40%多的國民收入用于資本形成,是因為我們需要不斷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例如,即使像北京和上海這樣的發達城市,它在基礎設施的存量水平上仍然與西方和東亞的中心城市相差甚遠。與美國近20000個機場(包含私人機場)相比,中國今天擁有的機場數量還只有300多個。中國今天的鐵路和公路的里程以及政府為國民提供的社會保障和公共產品的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達經濟的水平。這些都可以從一個側面來衡量中國經濟發展的水平與世界高收入經濟的差距。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消費份額不可能快速提高到很高的水平,更不能把提升消費需求理解為促進經濟發展和增長的手段。我們真正應該提倡的鼓勵經濟發展的政策是,在加快資本積累的同時注意加快我們的生產率潛能的積累,不斷改善投資效率。在經濟學家看來,開放、競爭、更多的市場、私人產權的保護、立法、金融深化、教育、管理以及企業家精神,這些都是加快生產率潛能積累和改善資本形成效率的重要因素。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