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為什么我們總是受挫?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10:51 經濟觀察報

  陰謀論

  “大豆風波”中,這種理論比較流行。當時美國農業部發布的權威基本面數據失準,基金“順市”炒作對大豆期貨價格進而現貨價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結果是美國大豆“賣了個好價錢”,基金也收獲頗豐。這種觀點認為,整個過程是一個環環相扣,互為促進的鏈條:無論是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基準合約價格對大豆國際定價的影響、美國對國際大豆
主要產供銷渠道的控制,還是事后美國大豆協會訪問中國為美國政府和基金行為所做的解釋,都是鏈條的重要環節。

  基金狩獵論

  國際市場上,中國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交易對手。但中國只允許幾家大企業可以參與外盤交易,中國的交易總是出自那幾家單位的套期保值頭寸,容易被發現。而且中國的商品交易還都要靠別人的平臺、“跑道”才能交易,商業秘密自然暴露無遺。由于自己不能完全掌握交易平臺,國內企業在海外的交易通道,有的時候也是交易對手,國內企業實在難言有競爭優勢。而國際投機基金正是抓住了這些優勢,并利用國內企業的失誤,贏取巨大利潤,同時給國內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洗錢論

  有人認為中資企業以巨資投入期貨交易,是贏是輸毫不在意,因為即使虧損,也能以經營虧損向主管部門報賬,而個人則可通過期貨交易人私下分得交易手續費。

  定價機制論

  中國大宗商品的定價都是以國際市場作為基準。世界上石油的定價是以紐約商品交易所的WTI 和英國國際石油交易所的布倫特的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有色金屬的定價是以倫敦金屬交易所和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的金屬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農產品的定價是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交易的農產品期貨價格作為基準價格。另外,中國的企業在上述交易所參與不足,加之缺乏全面和權威的數據,導致我們在國際貿易和定價中非常被動。

  內控機制論

  中國在大宗商品交易失利中,典型的過程是,具體經辦人員越權透支進行交易,出現虧損后沒有及時匯報,結果繼續在市場上拋空,被國外金融機構盯住而發生逼倉,導致虧損越來越大。上述問題,從企業自身治理的角度來看,在于多個交易機構都是國有機構,困擾國企多年的治理問題如產權主體缺位、“內部人控制”、缺乏有效約束機制和科學決策機制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企業損失,政府埋單”觀念等因素,造成中國企業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期貨市場上取得成功。

  市場競爭論

  在商言商,期貨市場的收益和損失都是市場競爭的結果。正是中國企業在經驗、風險控制水平存在不足,而國際基金長期研究中國這個交易對手,并能抓住中國企業的這些弱點,利用其資金量大、熟悉規則等優勢,從而獲得成功,并給國內機構造成巨大損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