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尋找中國崛起的軟肋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7日 11:56 人民網-華東新聞

  □木喬  

  似乎很少有人懷疑中國經濟將保持快速增長,不過面對這個正在全面崛起的東方大國,海外媒體的心態還是非常復雜,特別是涉及中國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之時

  “三農”問題、投資依賴、異常消費結構等等,會不會令中國改革“功敗垂成”

  全世界依然在為倫敦爆炸案而擔憂,法國《費加羅報》7月13日卻以《明天中國將什么樣》為題,關注中國“正在發生表面上不那么引人注目、但可能對我們不久的將來更具決定性影響的事件”:中國也許會很快成為“一個新的超級大國”,但人口增長會否突然下降、環境惡化、城市發展過快、基礎設施落后、農村教育和衛生等結構性困難不容忽視,新的貿易壁壘或美元突然貶值都有可能誘發多重危機,最終令中國“功敗垂成”。

  與中央關注“三農”問題的角度有所不同,美國《巴爾的摩太陽報》7月10日干脆以“中國的軟肋”為題,分析中國在崛起的同時還“伴隨著巨大的弱點”:多達8億農村人口“與中國日益增長的財富無緣,缺乏權益保障、受到腐敗的地方官員盤剝、面臨越來越嚴重的土地侵占和污染問題、常常缺乏手段維持生存”。不過該報并不主張拿中國這些弱點大做文章,而更擔憂:隨著中國與美國經濟越來越相互依賴,“對中國的一潭死水攪出的小小漩渦都有可能失去控制,并最終對世界市場產生破壞性的影響”。

  在一些海外媒體看來,中國經濟增長一直“非常依賴投資”,不過看看當前中國情況,似乎一個“真正的消費社會”正在出現。對此,《日本經濟新聞》認為,那些今天有錢今天花的“月光族”,以及大肆揮霍的“公款消費族”,都屬于“不正當行為支撐中國消費的異常結構”,實際上可能顯示出中國經濟的危險性。該報相信,目前中國的“小康族”還只是少數,他們將來會否發展壯大成為多數,“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美國人僅僅因為中國企業收購一家美國企業就感到憂心忡忡,是不是小題大做

  對于剛剛開始跨國收購行動的中國企業,海外媒體一直非常關注。7月21日的《華爾街日報》感嘆:“本周三(7月20日)真是讓人沮喪的一天”:因為青島海爾退出了對美國家電企業美泰的競購,而中海油也未能贏得優尼科的“芳心”。

  雖然該報相信,中海油還有希望在接下來的競購大戰中取勝,但美國參議院剛剛批準的一項修正案,將對外資收購美國企業設立新的障礙,“這無疑給中海油的競購計劃增添了新的變數”。而此之前,該報曾一再引用美經濟界權威人士的分析認為,“僅僅因為中國企業收購一家美國企業就感到憂心忡忡,似乎是在小題大做”,當前最應該討論的是,“美國在中國面前的巨額債務人角色,而不是對一家二流能源公司可能進行的收購”。

  當全球都還在猜測,人民幣會何時升值?中國人民銀行于7月21日傍晚突然宣布:放棄人民幣盯住美元的匯率機制。這立即成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路透社和道瓊斯通訊社均在當晚第一時間予以突出報道,并暗示這是美國方面堅持的結果,因為“人民幣走強將會減少中國不斷擴大的貿易順差”。道瓊斯通訊社還特別提醒道:僅今年上半年,中國貿易順差就接近400億美元,超過了2004年創紀錄的逾3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

  將主要精力過多集中到“期待中的美中決斗”,將會蒙蔽誰看待明天的眼睛

  一些歐洲主流媒體注意到,隨著時間推移,中國越來越成為美國戰略考量的支點和核心。7月8日的德國《商報》稱,充斥于美國知識界的“中國威脅論”,“令大多數歐洲讀者吃驚”,似乎中國的崛起將始終伴隨著美國的不斷衰退。雖然布什政府仍表示,不會考慮對北京實施“遏制政策”,但該報還是非常遺憾地感嘆,將主要精力過多集中到“期待中的美中決斗”,可能使美國政界和知識界“無法公正的看待中國的發展”。

  不過,7月11日的美國《洛杉磯時報》認為,“整個中國社會到處都存在緊張與焦躁的跡象”,該報引用《中國青年報》的調查結果稱,許多年輕人因壓力太大而未老先衰,孩子們焦躁情緒日益加重,“青少年自殺率不斷上升”。該報引用專家分析認為,這個時代在為中國青年提供前所未有的成功機遇,同時也給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不是這樣嗎?崛起的中國“軟肋”似乎真的不少。《紐約時報》7月10的報道就舉例說,雖然中國“擁有飛速發展的經濟和基本一致的文化”,但由于各種地方語言存在巨大差異,即使要讓全中國說惟一的官方普通話,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呵。

  (海外媒體的觀點及數據僅供參考)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