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截至去年年底,北京建成并投入營運的滑雪場有13家,且全部使用地下水為人造雪的水源,累計一年要用地下水380萬立方米,相當于消耗北京4.2萬居民全年的生活用水(7月18日《廣州日報》)。
北京是一座重度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300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量的4%,全國人均的15%。寶貴的水資源維持居民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尚捉襟見肘,豈能再交由“吃水老虎”滑雪場肆意揮霍?可為什么還有這么多家滑雪場一擁而上?
一言以蔽之,商業利益使然。據了解,近幾年來滑雪逐漸成為最受北京人歡迎的戶外運動之一,北京地區的滑雪人口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
商人總是逐利而來,但是我們的政府部門卻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短時間內來看,眾多滑雪場的確滿足了京城百姓休閑度假的需要。然而,它同時造成與百姓搶水喝的局面,直接加劇了北京水資源的緊張。其次,雪道的建設,破壞了原有的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對北京今后的生態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而滑雪場的建設,還加劇了土地、電力的供需矛盾。此外,滑雪場的一擁而上,很可能會陷入因過度飽和而導致蕭條的尷尬境遇。如今,大部分滑雪場陷入負債經營的局面已經敲響了警鐘。
有關部門在審批項目時,應當結合利弊得失全盤考慮,切不可只看眼前的一點利益,犧牲了子孫后代可持續發展的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