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勁
新華社的一位記者的報道為我們描繪了在國務院調控樓市的“國八條”出臺后,各地地產商、尤其是那些房價畸高地區的地產商們在市場上死扛房價的博弈圖。
地產商們聯手造勢、集體捂盤、死守高價,這并不奇怪。奇怪的是,地產商要造勢,
勢就造起來了;地產商要捂盤,盤就捂下來了;地產商要守高價,高價就堅守
住了。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對35個大中城市的最新調查顯示,這些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8.0%;北京房屋銷售價格每平方米均價為7036元,上海房屋每平方米的平均價格則為8355元……這樣的價格,應該是讓地產商竊喜不已的價格:如果有誰說房地產市場不景氣,信心不足、價格看跌,地產商們會就此反駁說,你看,房地產價格不是在上漲嗎?如果有人說房地產價格仍升不降,地產商們同樣會反駁說,難道你沒看見,房地產價格的“漲幅”不是落下來了嗎?地產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樣的價格,既能保證他們從升幅雖減小、但卻仍然不斷攀升的房地產價格中撈取越來越多的實惠,又能防止有關部門據此作出判斷,從而再出重手,抑制房地產價格的持續走高。
當然,對市場進行調控所采取的任何措施,其效果的顯現,總要帶有一定程度的滯后性。但是,這種滯后性卻并不影響我們對某些問題的探究,比如,現階段,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形成了由房地產業一柱撐天的結構,并由此造成了地區經濟發展與房地產業捆綁在一起,地方政府官員與房地產商人依傍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局面。這種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使得許多地方對“國八條”的執行多有不力。許多政府官員的腦子里,想的是自己在有限任期內的可見政績,這些政績的基礎是金錢,而能生出錢來且又為政府官員所掌控的資源就是土地。基于此,許多地方的房地產業以異乎尋常的速度發展起來,帶動了本地區GDP數字的增長。
不過,許多地產商在起步之時,并非腰纏萬貫,他們拿不出那么多錢來支付土地的費用。于是,不少政府官員又成了地產商向銀行貸款的居中者、促成者和擔保者。地產商用銀行的錢支付部分土地費用,等房子售出之后,則自然有購房者去替他們還清銀行的貸款了……也正是這樣的過程,造就了一個與政策、政府及其官員關聯性極強的房地產業,造就了一批可以在本地區呼風喚雨的地產商,使許多地方的政府官員、銀行業者乃至本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成了房地產業和地產商的“人質”。
不可否認,房地產業對其他產業有明顯的帶動作用。然而,作為這種帶動的強勢效應之一,就是許多地方媒體對房地產廣告的依存度異常高,應房地產業所需而設、對地產商有求必應的欄目及其文章、節目也比比皆是,甚至某些專事房地產報道的媒體工作人員已經成了一個不論什么時候都專為地產商喝彩的特殊群體。這是地產商擁有相當多的媒體話語權、并且“總是有理”的根源之一。
說到底,市場上的博弈是一種雙贏或多贏的游戲。而現在地產商們點擊的選項卻是零和游戲,他們想要成為在博弈中獲勝的唯一一方。這樣,地產商們就要和他們以外的一切市場主體進行博弈——如果那還能稱作博弈的話。這場博弈如何告終,看看地產商們現在的架勢,結果還真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