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江/演講
我們的國家正在進行市場經濟改革,這是一個顛覆龐大主體國家對下面狹小的私人領域這樣一種傳統模式的過程。現在,我們期待著這個社會模式發生一些改變。在建設市場經濟以后,我們希望建立一個由4個領域組成的社會結構——除了主體國家和私人領域,出現了中間兩個領域,一個是公共領域,就是由私人或社團組織構成的,既不屬于國家,也不屬
于私人,也不屬于市場的領域;另一個是市場領域,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出現的新領域。但目前這種模式的成熟還是一個遠景,我們現在的社會既不是原來的二元結構模式,也不完全是四元結構模式,還處于過渡形態中。
作為活動在公共領域中的重要角色,媒體應該在維護社會公平上發揮重要作用。不過,在中國目前的商業時代中,在我們向市場經濟改革的進程里,媒體所處的制度環境的改變,給媒體帶來的影響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媒體在社會公正中應有的作為。
目前,我們的媒體和國際上的媒體有一些區別。比如,國內媒體長期以來習慣于說好話,凡是希望出名的一般都找到媒體,商家也習慣于有事找媒體。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企業家一般是不會找媒體的,西方媒體主要關注出了問題的企業。所以,企業及其他力量找媒體是中國特色。
中國自改革以來,一定規模的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以及日益發展的市場領域逐漸開始形成。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的典型成員為無上級主管人士和以私人身份組成的社團,媒體雖為國有國營,但是在中國的媒體里,市場經濟的影響和公共性因素在增加。
在市場的作用之下,中國的媒體開始更多考慮市場和受眾。在市場作用的推動下,媒體既要承擔宣傳的作用,也要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和利潤空間。
中國是世界上少有幾個媒體完全國營的國家之一。雖然中國向著市場經濟前進了很多,但利益集團發揮影響的空間還很大。
在法制比較健全、決策比較分散的社會里,一些弊病容易得到抑制,但在中國現在的轉軌過程中,利益集團化趨勢非常嚴重,比如,電氣、石油等部門已經形成利益集團。
在這種背景之下,商業和媒體的關系就比較復雜。即使在財經領域,媒體也受到新崛起的利益集團的很大影響。每一個利益集團都可能出于各種原因利用媒體。
我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中國媒體在走上市場路線以后,受益很多,但在價值取向上增加了一道繩索。我不反對市場經濟,但反對沒有法制的市場經濟。目前媒體的問題就在這里,他們面臨著廣告商的壓力。在商業時代,媒體的環境是好還是不好,很難說,但至少商業權利中的不健康因素對媒體的影響,可能并沒有減少,某種程度上還加大了。
(未經演講人審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