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灘畫報:科學需要探索精神 教育也需要探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3日 18:35 《外灘畫報》 | |||||||||
樂倩 7月4日,我從北京街頭的一個閱報櫥窗前走過。視線越過幾個讀報老人的后背,瞥見有關(guān)安徽復新志愿者學校的調(diào)查正端端正正地貼在上面。同一個印張上,另一個整版報道的大標題是——《今日太空上演“深度撞擊”大片》。
那一剎那間我忽然想到,支教志愿者和“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一個地下,一個天上,兩者的命運卻頗有不少的重合點。 今年1月12日發(fā)射的“深度撞擊”彗星探測器,近半年的時間在太空中飆馳了近4.3億公里。這和支教志愿者們多少有些相像!他們不也正是這樣,心懷一個遙遠的目標,并不畏艱辛、千里迢迢飛奔而去嗎? 他們最初踏上探索之旅,都是為了激發(fā)出那些埋藏在深處、不為人知的可貴物質(zhì)。自信的起步,都點燃了激情的火焰;而漫長的旅途,卻必須承載疲勞、孤獨和不能失敗的壓力。 不同的是,“深度撞擊”沖入太空,地球上還有一大群科學家在運算它的軌跡;而身在鄉(xiāng)村的支教志愿者,并沒有人告訴他們該往哪兒走。 完全由志愿者構(gòu)成的復新學校近期引起輿論關(guān)注,是因其創(chuàng)辦者、“明星志愿者”殷永純身陷猥褻男童的丑聞;但我們的調(diào)查所著眼的,不是丑聞本身,而是志愿者群體的生存狀態(tài)和志愿者辦學模式的發(fā)展空間。 志愿者、學生、村民……我采訪的人越多,就越感覺到,拋開殷永純的性格等個人因素,他所遭遇的很多困擾也正是其他志愿者的困擾。閉塞、清貧、經(jīng)濟壓力,壓抑殷永純和其他志愿者個人情緒的種種問題,同樣也抑制著復新學校的生存和發(fā)展。與通過組織派遣的志愿者不同,復新學校的志愿者們純屬個人行為,沒有任何人批準,也沒有任何人擔負責任,來去自由。 志愿者是什么?應該給予他們什么?不應該給普通年輕人無法承受的壓力,榮譽也是壓力。 殷永純一直回避媒體,電話總是關(guān)機狀態(tài)。本來也不愿意接受采訪,但是聽到學生的情況,還是很關(guān)心,沉默。聽到記者說是要問有關(guān)復新學校和志愿者辦學的問題,他還是從個人的漩渦里拔出來,思考并回答。說明志愿者對孩子的愛還是真摯的,對于教育的探索還是真誠的。 志愿者們都沒有太多的指引,只憑著一腔熱血,磕磕絆絆地向著自己理想的目標走去。一個老師說,這是在用自己的經(jīng)歷在照鏡子,是按自己心目中理解的理想老師在塑造自己的形象。 自然科學需要探索精神,教育也需要探索,但對象是人,探索會影響人的一生,需要更加慎重。 (作者系《北京青年報》社會部記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