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頁禾
“那時,他看其他女人時眼睛都在發綠。”
娩下寶寶后,一位女友在閨中密談時忍不住幽幽地說出這一句話。為了肚子里的寶貝安全誕生,她硬是站穩了立場,懷胎十月里沒讓先生碰她一根毫毛。
很想當媽媽的心情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這樣的舉動也一點不為過——在渴望成為母親的沖動驅使下,還可以有更不可思議的事情。
一位病人數度懷孕、數度流產,都是滿心憧憬地懷上了,小心翼翼地呵著護著,寶貝卻總在中途夭折掉,最后終究熬不到呱呱墜地的一剎。子宮本如一個四平八穩的倒置口袋,瓜熟蒂落時袋口大開,寶寶現世。而她的“袋口”總不受控制,不聽指令地胡亂開閉,放出尚未能存活于世的孩子。于是醫生下旨,讓她好好臥床休息。這句話她足足堅持了十個月,不下床、不活動、不進行躺在床上以外的任何事情,專職睡在病房里,蓬頭垢面、衣履不整地等待著成為真正的媽媽。幸好所有寶寶剛出世時都還沒有視覺,要不睜大眼鏡看到世界的第一眼,肯定是模樣駭人的邋遢媽媽。
其實,能不能誕下孩子,豈是“隔離自己”或是“制動自己”就可決定的?除子宮的原因外,大多數不成功的懷孕,都是物競天擇的緣故。基因不正常、不適合這個世界的孩子,本就不應該降臨于世。他們會在每階段的“篩選”中落下隊伍,走不到生命出口的大門,無論什么靈丹妙藥都保不住。自然的力量如此強大,人根本無法逆轉。基因等同于命運的符號。對于注定了的流產,醫學蒼白無力。也正是如此,“落選”未必是不幸的,因為能僥幸從上帝指縫中逃脫下來的孩子有危險要過著殘缺的一生。
那么,“臨危不動”十個月有意義嗎?一位教授總結給出淺顯易懂的答案:“如果孕期同房就會流下孩子,那么哪還有這么多人來做人流?統統叫他們回去同房不就完事了嗎。哪還會有這么多的難產病人在產房里疼痛呻吟?叫他們同房就解決了。”翻翻國內保守的婦產科教科書,大意是“孕早期和晚期三個月禁止同房”;但在國外,就沒有不提倡同房的說法。自然而隨性,才是最人性化的健康方向。
寶寶本和爸爸不敵對——很想當媽媽的你們,又何必讓他的眼睛轉到別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