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財富全球論壇2005 > 正文
 

中國的財富:在哪里立足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5月14日 17:25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覃里雯/文

  經濟增長是一個經濟變化的過程。因此,一種尋求變化的欲望,或者至少是情愿接受變化的意愿,對一個要(不以征服手段)致富的社會來說是至關重要的。——《經濟學家》1999年12月23日中國的財富在增長。

  “和美國的強盜大亨時代一樣,中國社會正在獲得同樣的關注和符號。”《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周康說。

  用美國19世紀末鐵路大亨和石油大亨崛起的時代來比喻今日中國是非常方便、富有野蠻的詩意的,但是也許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些。作為20世紀末和21世紀初的奇跡,中國的財富增長是人類史在過去250多年中一個大奇跡的一部分。

  在整個人類歷史中,經濟增長都是極為緩慢、幾乎不為人所見的。一個世紀接著一個世紀,經濟的年增長率都幾乎為零。所謂的財富增長不過是人口的小小增長,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活下來了,但是僅以最低限量的物質為生,一場土豆歉收就能導致成千上萬的人饑餓而死。但是在1750年左右,工業革命打破了這個歷史的鐵律:全球人口增長了7.5倍,而且整個西方社會的普通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變。250年里,物質繁榮程度超過了過去10000年的成就。

  航海六分儀、望遠鏡、蒸汽機、顯微鏡和議會制度帶來了西方的黃金世紀,而中國的黃金世紀似乎是由政府的觀念轉變帶來的。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小規模的繁榮,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當西方世界開始習慣于物質充裕、經濟發展的時候,中國依然是一個習慣于千年災荒、動亂和貧窮的國家。上一次發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饑荒奪走了數百萬人的生命,而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2.1億人口擺脫了貧困生活。

  而在短短的26年之間,中國竟然開始產生真正的財富——由一個不斷擴大的新興階層,而不是20世紀早期四大家族那樣的極少數人擁有的財富,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經歷過的事情。

  在過去幾年中,關于中國新興階層的報道在西方媒體上鋪天蓋地,有時充滿不解、震驚、贊嘆,有時保持居高臨下的距離。

  最著名的報道是美國2002年9月23日的《時代周刊》上那篇《可憐的過剩》,作者Hannah Beech描述了幾位中國富豪的生活,這些人建造奢華俗氣的仿白宮辦公室、仿洛可可式別墅;在郊區建造別墅卻不敢打開豪華吊燈(因為害怕導致窮困的鄰居家里跳閘);他們的妻子忍受著丈夫的無數情人,倍感孤獨,只能以養昂貴的寵物、上廟燒香和多生孩子打發生命;他們往最昂貴的葡萄酒里倒雪碧,像喝水一樣地咕嘟嘟往下灌,吃的是“煎鰻魚、燜海藻和燉蠔……充分享受著窮奢極欲的每一分鐘”。

  這幅栩栩如生的可憐的中國暴發戶的彩繪迅速在網上傳播,給被采訪者帶來了無上的頭疼。他們當中最著名的杭州宋城集團董事長黃巧靈在文章刊出后立即以宋城集團的名義發表澄清聲明,稱《時代周刊》“妖魔化”中國企業家。為了避免“福布斯排行榜現象”——頭幾年上了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的富豪一個接一個地因為經濟問題被逮捕——他趕緊把自己在宋城集團的股權分送出去。

  《時代周刊》并不是惟一一家這樣看待中國新興富裕階層的國際媒體。《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英國國家廣播電臺、《福布斯》雜志……所有全球知名媒體在描述這個階層的時候,都帶著《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面對孤獨的暴發戶蓋茨比的同情。從1999年開始,《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的“最窮富豪”從資產600萬美元逐年增長,到達4200萬美元、6000萬美元、8400萬美元、1億美元,最后是2004年的1.41億美元。

  所有國際媒體在陳述這些數字的時候,都會提到中國巨大的貧富差距。人民大學的一次民意調查顯示,60%的中國人認為,富人是通過不合法手段發財的,而很多國際媒體都準備贊同這種看法。貧窮的、被奪去土地的農民、備受污染之苦的農民、在城市中游蕩的打工者……這些無助的人們和頂級奢侈品Prada店鋪形成的劇烈反差很容易出現在媒體頭版上。

  但是,除了遙遠的道義憤怒和評判之外,沒有誰在談到中國時不會同時感到疑惑,因為批評中國的財富顯然只是整個中國圖景中的一部分。預言貧富差距會造成社會動蕩似乎是可信的,但是它卻一再推遲發生,因為如果大多數社會成員在個人和后代的發展前途中依然存在希望,那么動蕩的可能性就會不像看起來那么大。

  也有些分析者試圖從別的角度來看問題,試圖分析中國的財富究竟建立在什么上面。

  在4月25日胡佛研究院的《俄羅斯經濟》上,Michael S. Bernstam和Alvin Rabushka發表了一篇文章《中國vs俄羅斯:財富創造對消除貧困》。在這篇短小的文章中,作者分析了世界貿易組織最近發布的一些數據和新聞稿,以及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中國不僅減少了內部貧困,而且在幫助外部世界,包括非洲減少貧困。當發達工業國家增加對非洲等地扶貧外援的時候,中國沒有與貧困作斗爭。正好相反,中國通過生產、投資和再生產為它的國民和整個世界創造財富。”文章將俄羅斯和中國的改革進行了比較,認為俄羅斯主要依靠的是自然資源和繼承前蘇聯的股本、人力和技術水平,而中國則創造新工業、新技術,并且正在向更前沿挺進。

  更為樂觀的分析者認為中國財富的基礎是扎實的。“中國通往繁榮的道路不是沒有風險。它的經濟可能在未來幾年里會有點踉蹌。但是它的未來依然光輝,因為它建立在真正的財富創造上……而與之相反,美國消費者則活在幻想世界里,向幻想出來的未來財富賒賬花費。”《經濟學人》雜志說。

  “真正的財富創造”是什么?我們是否在有效地利用財富?對一個剛剛生產出財富的社會來說,這些問題都那么嶄新,它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正確回答。而正確的答案,大家都知道,將決定我們未來能否繼續產生財富。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 】【多種方式看新聞】【下載點點通】【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第48屆世乒賽
二戰回顧系列專題
庫爾斯克會戰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太平洋海戰
如何看待中日關系
新浪獅籃球隊回訪
湖南衛視05超級女聲
中國特種部隊生存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