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國家和企業的彈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19:14 《全球財經觀察》 | ||||||||
主編手記: 伊險峰 從上周開始,日本能否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成為中國的全國性話題,反對日本成為常任理事國的力量最終導向何處,現在還很難判斷。在這個時候,青木昌彥接受《全
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意味著什么?成為亞洲的核心意味著什么?東北亞地區甚至太平洋西岸只能有一個中心嗎?是一些現在還難以給出清晰答案的問題。但不必諱言,日本在政治上的崛起對中國將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當這樣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時,如何在新的格局下追求中國利益的最大化是我們要認真思考的。現在,單純從感情上對日貨排斥和抵抗并不能解決問題,因為從中國對外貿易的依存度來講,從全球市場一體化趨勢來看,中日兩國經濟已經密不可分。 中國從鴉片戰爭以來,被動接受西方文明100年,繼而又孤立于世界30年,自主開放與世界融合的歷史不過二十幾年時間。而現在世界變化速度已經與往日不可同日而語,中國急需處理對外關系的新智慧,而智慧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 同時,中國的企業和企業家一樣,現在也面臨著國際化的問題。正如一位民營企業的老總跟筆者聊天時所問到的,“但什么樣的國際化是我們需要的?是市場還是品牌?”該公司2004年的利潤在中國民營企業中已經進入三甲之列。 那么,在大家更看重品牌國際化的今天,國際化的目的是什么?柳傳志曾說,ThinkPad的品牌可能聯想花10億美金也做不出來,聯想的國際化如果沒有這一步可能永遠也走不過去。如果是這樣,聯想的這種選擇是正確的嗎? 企業何為?盈利。不是國際化。青木昌彥甚至說:企業規模不是最重要的,不一定要大,要有彈性。以我的理解,彈性就是對市場的適應能力。不管是聯想還是其他的中國民營企業,保持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可能是基業長青的根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彈性也是國家戰略應該關注的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