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建國
3月28日《南方都市報》報道,當公車改革正成為一場全國性運動的時候,作為車改先行者的浙江省卻于本月初驟然叫停。記者調查得知,以公車貨幣化為特點的改革實踐出現了許多問題,使政策的公平在利益重新分配中面臨著考驗———如按工作需要補助不得不讓位于按級別補助;交通補助成為公務員普遍加薪和官員合法大筆撈錢的借口;一般公務員甚
至社會公眾的聲音被排除在車改決策之外;公務用車公司化方案最好,但沒有人愿意嘗試等等。而更讓人擔憂的是,“車改最大的阻力往往來自單位的一把手。”
這是一個令人沮喪的消息,但并不意外。因為改革不是順水行舟,出現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各種形式的車改都犯了一個通病:讓已經長期享受公車利益的群體自我主持改革決策,讓各級“一把手”在自己身上“剜肉”。這種不符合邏輯的改革,很難奏效。
近些年來,一些地方推行的不少改革,基本上都是采用依靠行政力量自上而下推行的方式,也就是由各級部門的主要官員依靠權力強制推進。從效果看,改革如果是在回避“一把手”利益的領域里,都非常有效。可是,改革一旦拿“一把手”的利益開刀,就會顯得力不從心。從這個意義上說,由于車改的矛頭直指各級“一把手”,這次改革的方式理應與以往不同。遺憾的是,浙江的車改仍然使用了依靠行政力量自我推進的老方式,結果可想而知。
這樣說并非是對各級官員的整體否定。常識告訴我們,整個人類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弱點:在利益面前,多數人都會不自覺地向自我傾斜;如果不站在“局外人”的位置上,大都不能中立地思考問題,不能作出科學、公正的判斷和決策。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辦法來制約或矯正這個弱點。具體到車改,最有效的制約方式就是將其透明化、民主化。比如,由中立的部門或組織舉辦車改聽證會(真正意義上的聽證會),讓與公車有關的各方群體代言人(包括普通納稅人,人大代表、專家代表、一般公務員代表、官員代表、財政部門代表、公車司機代表、出租車公司代表等),坐在一起,各自陳述意見或建議,經過平等、充分的博弈后,形成的車改方案,然后在媒體上公布,再次征求公眾的意見,確定方案并嚴格執行。變“自己關門搞改革”為公眾監督之下的改革,雖然出于利益考慮,“一把手”仍然會是改革的阻力,但其權力有限,并受到有效制約,阻力就不會太大。
公車改革是在公眾意見太大、國家財政難以承受的壓力下出臺的,如果半途而廢,無疑會打擊公眾和改革者的信心。但愿浙江省的這次叫停只是一次休整和思考,只是全面展開更加公平、強硬的公車改革的一個前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