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內各大網站針對日本希望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簽名反對”活動。單只新浪一個網站,就有近400萬網友簽名。這些簽名將轉交給日本駐中國大使館。
無論網絡簽名的最終人數能到達多少,這樣一個遍布全國并且頗具規模的活動,至少透露出這樣一個信息,在今天中國的公眾空間中,存在廣泛而且強大的輿論,反對日本成
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這種民意正在中國外交中發揮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從傳統外交到公眾外交,整個社會的意志在決策過程中浮出水面,逐漸成為外交中的一種主要內容和對話方式。這對于今天現代化發展過程中的國家有著積極的意義。而網絡作為新興手段,更幫助民意找到了有效的表達渠道,增加了今天中國民眾對于國家外交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首先,對于國家外交來說,民意無疑成為國家外交的重要助力。全國民眾簽名反對日本成為“聯常”的情緒,實際上是中國對日外交中,要求日本正視歷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內容作為民意的基礎,有助于外交部門更加理直氣壯地闡述和執行我國的外交政策;同時,民意表達過程中產生的自發性外交思考,也協助了外交層面防微杜漸。
其次,民意體現了一個國家外交中的軟力量能力。
外交不僅需要從國際組織和雙邊政府層面去運用國家硬力量,更應該尊重和善用民意,通過順暢有效的渠道,給全體人民以充分表達自己意見的渠道。毫無疑問,在網站上簽下的每一個名字,都代表一個中國人的意見和決心。而他們的集合,作為民意,則是今天中國國家意志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民意以及民意表達渠道的發展,對于所在國政府的執政能力來說,則顯得更為重要。對于執政者來說,一旦整個社會形成了正確的民意,并且對決策過程產生影響,這種民意的深度和廣度,就是今天中國對日外交工作的沃土。同時,也應當認識到,民意表述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存在一些可能激化的某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也考驗和加強政府對民意的引導能力。外交部門應合力營造一種更積極的公眾輿論氛圍,才能符合整個民族的根本利益和決心。
在今天的和諧社會中,民意所代表的基本輿論,在今天的中國外交中已不可缺少。尤其對于中日雙邊關系這樣具備重要歷史背景的議程來說,中國人民曾親身體驗過侵略戰爭的創傷,親眼目睹日本當局對于歷史問題的回避和歪曲,他們擁有這樣的權利來發出自己的聲音,更擁有足夠的理性來表述他們的意見。他們更有理由相信,他們的意志,將帶給整個世界,包括日本,以冷靜的反思和慎重的抉擇。
□周慶安(北京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