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興庭
在一本新出爐的《金瓶梅前傳》中,武大郎成了身家千萬的暴發戶,對寄人籬下的小保姆潘金蓮一見鐘情,致使小保姆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小學徒西門慶的純真愛情受到嚴峻考驗。而在市場上一本很暢銷的《Q版語文》中,孔乙己偷東西是為資源共享,賣火柴的小女孩是個促銷女郎,少年閏土搖身變成“古惑仔”。根據《西廂記》改編的《西廂奇緣》
,鶯鶯小姐居然和張生、皇上玩起了“三角戀”。(《羊城晚報》3月19日)
這幾年來,文壇最熱鬧的事莫過于對名著的顛覆了。時至今日,顛覆運動已經歷了“大話”、“歪說”、“水煮”三大戰役。從《大話西游》、《漫畫歪說紅樓夢》到《水煮三國》,不管是電影、畫冊還是經營管理類圖書,無一例外地占據了時下人們視野的最前線,成了流行的代名詞。集褻瀆、戲謔、調侃之大成,對古典文學千般欺凌萬般蹂躪。以此為時尚風潮的名著顛覆運動,成為當今文壇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筆者以為,這種“顛覆名著”的行為,源于一種暫時的商業利益,與我們所處“后現代”中的消費主義風潮不無關系。
這種后現代文化又稱后工業社會文化,肇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美國,至80年代風靡全世界,成為全球化的文化思潮。到今天,后現代精神已經滲透到哲學、小說、音樂、電影、電視中。后現代主義在走向商業化的同時,放棄了對終極問題的關心。如果說現代主義精英總是懷有救世情結或者重建人類精神家園使命感的話,那么后現代主義則消解了這種努力:莊嚴、理想、神圣都成了游戲,金錢的力量無所不在,市場邏輯統治一切。在這樣的背景下,消費主義應運而生。
20世紀80年代,隨著西方各種主義和流派的涌入,消費主義也開始沖擊我們的價值觀念。特別是90年代搭上了市場經濟的快車以后,緊接著又與傳媒結合,形成一個強大的輻射磁場。互聯網的迅速普及,各種消費主義的作品似乎又找到了新的載體。與此同時,文化所蘊含的價值觀念和審美理想也逐漸被屏幕上的色情搞笑、畸形性愛所侵蝕。分析這種消費主義的精神內核,可以發現,它的原動力都產生于暫時的商業利益,而這種利益,很多時候是以社會和人文精神的淪喪為代價。當經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時,文化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卻迷失了自己。
毫無疑問,消費主義已成為一個巨大的“產業”,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游戲規則下,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導,難免會走向畸形。
消費主義強調的是娛樂性、商業性和消遣性。在這樣的邏輯下,任何經典文化和高雅文化都不能避免被拿來“消費”的危險。這是一個沒有名著的時代,在這種消費主義的語境下,我們再來看現在的“水煮熱”和“歪說風潮”,就會感到順理成章了。當有人義正詞嚴地對這些庸俗的改編作品說“不”時,我們也注意到,民間對經典的解構正暗流洶涌。人們在對消費主義表示擔憂的同時,卻又不知不覺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消費主義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