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
武漢市中小學三好學生有了新標準。“新三好”與傳統的德、智、體“老三好”不同,更強調其個體發展和社會性,要求學生做社會的“好公民”、學校的“好學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標準將從今年春季起在城區實施。(3月21日人民網)筆者認為,相對“老三好”,“新三好”標準全面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
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老三好”從1982年出臺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客觀評價“老三好”,應該說也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應試教育指揮下,構成“三好”標準的德、智、體在許多學校已在事實上退化成“一好”:即成績好———這種只看成績的“一好”甚至連“智”好都算不上。
功利主義的應試教育把“成績好”這“一好”當成了學校一切工作的重心。為了這“一好”,許多學校連美術、體育都減掉了;為了這“一好”,一些學校不管學生的身體,一天要上12節課,一個月只放半天假;為了這“一好”可以“一俊遮百丑”,一些成績好的學生不尊重師長、不尊敬老人,甚至缺乏許多社會公德。這種只看成績不管其他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負面影響已經凸顯。
而“新三好”則全面體現了素質教育思想。其中“好公民”這一條尤其重要。做一個好公民是一個國家對其國民的起碼要求,是一所學校最先需要對學生培養的素質。
不能說我們的青少年素質不好,但我曾親見體育場內青少年們亂糟糟的場面,也曾親見廣場上一場瘋狂的追星后留下垃圾無數。我們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是明顯的。大家可能還記得,2002年韓日世界杯足球賽上,數萬韓國國民一夜狂歡后,足球場上居然沒有一片紙屑。大家可能也還記得,“9·11”恐怖分子飛機撞向世貿大樓之后,樓里的人井然有序地往下走,樓外的警察和消防隊員卻不顧一切地往里沖。
什么叫素質?什么叫好公民?我想,以上事例已經不言而喻了。韓國人和美國人用他們的行動給世人展現了他們的良好素質。
至于“好子女”這一條,更是回歸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好子女”不僅僅是做一個孝順子女,更是個人修養的良好體現。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說明修身是多么重要。古人又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而做一個“好子女”就應該從掃“一屋”開始。
武漢市的這一創新舉措在全國開了個好頭,有著積極的導向和示范作用。正如武漢市教育局局長所說,“新三好”以學生逐漸擴大的生活范圍以及他們在其間所擔任的不同角色,從社會、學校、家庭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該標準更彰顯了學生的社會性,強調教育培養的是社會意義的“人”。此言極是!我們所有的教育不正是為了培養一個個大寫的“人”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