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報考公務員不應成為新聞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12:19 紅網 | |||||||||
近日,國內眾多媒體報道了這樣一則“熱點新聞”:今年,安徽省招考公務員將打破報考人員的身份、地域等限制,不拘一格選拔人才,在今年的招考中,包括農民工在內,只要符合職位報名條件的,都可以報名參加。(3月19日《新京報》) 近年來,農民工報考公務員不時成為新聞見諸報端:1995年,吉林省青年農民祝占興等13人通過考試,走上鄉鎮公務員崗位,成為新的公務員錄用辦法實施后第一批受益的農
其實,農民通過考試成為國家公務員是不應該成為新聞的。按照我國憲法和法律相關規定,只要具備必備能力與基本政治素質,符合法定的公務員報考資格和錄用標準,任何公民都有報名參加公務員考試的權利。農民工作為國家公民,報考公務員是其應該擁有的權利。讓農民依法躋身公務員隊伍,不僅實現了機會均等,為消除城鄉差別開辟了一條“綠色通道”,而且有助于優化政府公務員結構,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 然而,現實生活卻并非如此。長期以來,不少地方在報考公務員時把“非農業戶口”、“本市戶口”等作為首要條件對農民設置門檻。不少優秀農民因為“身份”的限制,被排斥在體制之外,被剝奪了擔任國家公職的權利。這種把身份作為前提的“潛規則”,違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程序正義原則,造成了一種廣泛的、事實上的不公正局面,限制了農民對國家事務和社會活動的參與,也阻礙了農民素質的提高和農民解放的進程。 在當前國情下,盡管農民的整體競爭力還比較弱,他們中素質較高的一部分已經通過考大學等途徑轉化了身份,其他大多數人受教育程度不高,也很少有機會接受職業培訓,但這并不能成為他們無緣參考的理由。只要為他們提供一方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照常能干出不平凡的業績。有報道說,1997年山東首批招考的來自基層農村的鄉鎮機關公務員,憑著自己多年農村生活的實際經驗,以及對農村問題的深入了解,將鄉鎮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不少人還成了“新聞人物”,受到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國內強勢媒體和地方媒體的推介。 由此可見,農民的“身份”不能也不應該成為他們擔任國家公職的障礙。我們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的,就是要逐步實現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身份”社會向公民社會、“職業”社會轉變,逐步消滅城鄉差別。從這種意義上說,山東、安徽等省讓農民工報考公務員,既不是恩賜,也不是施舍,只不過是把諸多本應屬于農民工的權利還給農民工而已,不值得喝彩。時不時把宗旨所在、責任所系的份內事當作“恩賜”去“新聞”,只能說明“身份”歧視仍在興風作浪,不拘一格選拔人才的堅冰還沒有完全消融。
期待農民報考公務員早日成為常態,也期待在所有的社會活動中都能取消對農民的限制,不再成為“新聞”。 (稿源:紅網) (作者: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