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隨筆砸談 > 正文
 

和諧社會需要機會責任和社會組織的共同參與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09:16 中國經濟時報

  和諧社會十人談(9)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

  研究院研究員 丁元竹

  充分認識構建和諧社會思想的意義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思想提出,指明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建設和諧社會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它需要我們從更深的層次去研究和把握。

  在實踐上,建設和諧社會對于我們應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嚴峻挑戰,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矛盾和沖突具有重要意義。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矛盾,除體制性障礙給經濟社會發展造成的矛盾以外,就經濟社會本身來說,主要是兩類:一類是長期積累、各方面相互制約的矛盾,如失業下崗、收入差距過大、社會弱勢群體和不利群體規模擴大、城鄉差別等;一類是在新時期發展中由于新因素的引入而出現的新矛盾,如全球化下的金融風險問題、文化沖突、恐怖主義威脅問題等。從現在的態勢看,我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將加快推進,經濟增長方式將加速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是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各種矛盾和問題集中呈現的敏感階段,既是戰略機遇期,又是矛盾多發期,一個健康和諧的社會對于化解各種矛盾是至關重要的。可以預見,只要政策措施得力,構建和諧社會將會使我國順利渡過矛盾多發期,使經濟社會逐步進入良性運行軌道,并向預定的現代化目標推進。

  從理論上看,和諧社會概念提出以后,特別是經過胡錦濤總書記在2月1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闡述,我認為這個思想的內涵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最初所理解的實踐意義。和諧社會思想還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重大的戰略意義。

  “和諧社會”的提出,在理論上是一個重大突破和重大發展。從2002年黨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到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再到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對于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逐步認識和深化的過程,體現出越來越明顯的以人為本和全面的發展傾向。與以往比較,和諧社會更具有人文內涵,體現了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價值體系的統一。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的:“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边@里的和諧社會的內涵已經不僅僅是社會事業的發展和社會矛盾的解決,而是包含了構建社會和民族的價值體系。中華民族價值體系的構建將是一項具有深遠意義的任務,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所必不可少的條件。很難想象一個沒有自己價值體系的民族會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在戰略意義,“和諧社會”體現了國家發展的價值取向,和諧是社會發展的目標,體現了國家的“軟實力”。軟實力產生于一個國家的文化吸引力、政治行為準則和政策。一個國家的政策在別國眼里看起來合法合理,那么該國的軟實力就會得到提升;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體系有吸引力,那么其他國家就會追隨。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說的:“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自上個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領袖和社會精英為人類在21世紀建設一個美好社會已經進行了不懈地探索。所以,我們當前提出構建和諧社會體現了我國發展政策價值取向,可以相信,隨著我國建設和諧社會進程的推進,我國的軟實力必將得到大大提高,必將對國際社會產生重大影響。中國需要通過經濟發展來取得世界的認同,也需要通過發展自己的文化、價值體系形成對的世界吸引力。

  和諧社會需要的要素:機會 責任 社會組織

  目前人們對和諧社會構建的探索已經很多,但大多都圍繞我們面臨的挑戰來解釋我們為什么需要和諧社會。在這里,我想換個角度來探討這個問題。我們暫且不說中國有多么大的問題,我們也不談失業下崗、收入差距、地區差別、三農問題、礦難等問題。我們需要問自己,一個和諧社會到底需要哪些要素?在構建和諧社會問題上,我不主張搞指標,因為在現行體制下,一搞指標有些地區、部門就會忙于達標,甚至造假。當然,沒人能精確地定義一個和諧社會,但基本的社會公平,魚水交融的社會組織環境和信任、熱情、正義、道德、勇氣,負責任的心態應當會使人們都感到愉快。

  關于和諧社會的要素,我想有這么幾個。

  一是機會。確切地說,作為政府的職責就是,通過創造有利于國家經濟發展和所有居民增加收入的環境,通過確保所有居民都有機會來抓住經濟增長帶來的機遇,開辟一條通向全面發展的道路。政府的職責是:給人們提供機會,并要求他們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加強屬于社會和社會組織的責任。一個和諧社會應該給這個社會的成員提供參與的機會和分享的機會,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去參與社會發展,參與經濟發展。當然,由于每個人的歷史、家庭、文化、個人背景不一樣,參與的能力、參與的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是從政府來講,從社會來講,應該提供一個比較公正的,但不是絕對公正的機會,讓大家去參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另外,要讓每一個社會成員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和經濟發展的成果。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在這樣的社會里,每個人的思想的豐富、道德的純潔和體格的完美將和諧地結合在一起。人的發展成了社會“自身的目的”,“以各個人自由發展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所以,我想一個和諧社會應該具備的第一個條件就是它應該去創造各種機會讓社會成員充分發展,分享發展成果。

  二是責任,一個和諧社會是一個有責任的社會。國際經驗和歷史經驗證明,沒有責任感,任何社會都不會長期繁榮和可持續發展。如果沒有責任感,自由市場就會盛行欺騙消費者行為,不斷發生內部黑幕交易,虐待員工等現象;如果沒有責任感,社會精英只會創造出狹隘的理論,而不能為社會的長遠發展服務;如果沒有責任感,個人的發展就會變成自私自利。在任何一種情況下,沒有責任感的社會,其凝聚力就會大大被削弱,社會的和諧程度更會受到損害。社會責任是一個國家文化和價值的基本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核心之一。社會責任感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生活中,為了維護正常的社會生活秩序,全體社會成員應當對社會和他人負責的一些最基本、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的建設是提升國家軟實力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當前,在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我們不能忽視我國的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問題建設。

  眼下,一些從事政策研究的人在竭力尋找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對策和辦法。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和深刻認識到,許多社會問題的形成是由于缺乏責任感產生的:由于缺乏責任感,煤礦負責人可以置礦工生命安全不顧,在重大險情已經顯現的情況下,依然強迫員工繼續下礦采煤;由于缺乏責任感,在礦井發生事故前后,安全管理人員在玩牌娛樂,致使危機發生時不能立即啟動應急管理系統;由于缺乏責任感,一些企業管理人員,極力壓低雇員工資,置員工生活和健康狀況而不顧,以致造成勞資之間的強烈對立,甚至是敵對,從而造成社會的巨大鴻溝和嚴重社會不穩定。

  責任不僅僅是政府的,也是全社會的。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企業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對員工、對消費者、對社區和環境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生產安全、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群體等等。企業社會責任最基本的是企業的法律責任,包括遵守國家的各項法律,不違背商業道德,更高層次上是企業對社區、環境保護、對社會公益事業的支持和捐助。和諧社會應加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教育,積極倡導志愿精神,推動志愿服務,這對整個社會道德責任感的提升意義重大。和諧社會要求推進政府的問責和善治,政府責任感的提高有益于提高整個社會的責任意識。政府、政府官員、非營利部門以及非營利部門工作人員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應當對公眾和利益相關者負責。

  三是社會組織。如果講社會是和諧的,社會的組織不發育,我認為這個和諧很難的。因為很多的東西不是靠政府做的,比如社會服務不能完全靠政府提供的,政府要通過社會組織來完成一些公共職能,像美國有那么大的政府,美國很多的社會責任還是要由非營利部門來承擔,所以從服務的角度講,我們要完善社會組織。社會組織的發育不僅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務,還有利于保護公民的權利。制約各種不法行為。所以說,社會組織的完善是一個和諧社會所必須的。

  當前建設健康和諧社會需要面對的三個任務

  一是推動社會公平。2004年,人們就效率與公平關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看法和思路,2005年,這個問題要進一步研究和探索,要提出一個能夠與科學發展觀和和諧社會思想相適應的思路,這對于保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實際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這個提法還沒有跳出原有的發展思路,客觀上依然強調增長第一,與我們正在強調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是相悖的。我們可以考慮換一個提法,把公平作為發展目標,公平和公正問題能不能成為發展的尺度?經濟增長、技術進步、收入分配以及社會現代化等等固然是人類追求的目標,但它們最終只屬于工具性范疇,人的發展和人類福利才是目的。發展必須以人為中心,最高的價值標準就是公平與公正。發展要求消除限制以人為中心發展和實現公正與公平目標的所有障礙。這樣對于我們確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將起到推動作用。

  二是完善社會組織。胡錦濤總書記把社會組織健全作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基本內容。我們要加強各類社會組織的管理。政府要研究和修改現有社會組織,特別是非營利組織管理的法規和法律,保證非營利部門在法律框架內運作。同時政府可以通過加大對社會服務項目的投入來推進非營利部門的發展,在社會服務領域要充分發揮非營利部門在提供社會服務中的作用,這也是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社會力量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在為非營利部門和組織創造環境,促進其發展的過程中,政府社會管理部門要逐步從興辦事業的角色中退出來,專心承擔社會事業行業管理的角色,把興辦社會事業的責任轉移給社會。社會組織的發展對社會矛盾的調適,涉及一種大的管理思路的調整,即讓社會組織以主體姿態、以自助、自治的方式組織起來,參與社會管理,參與社會矛盾的解決;國家采用稅收政策,支持非營利部門、志愿者組織活動,通過發展一些低稅與無稅的部門,調節社會資源的分配,給弱勢群體以關懷,并在此過程中擴大就業、緩解社會矛盾。社會組織的發展對社會矛盾的調適,涉及政府職能的改善,減輕政府的壓力。如何使獨立于政府與企業之外的社會組織,成為相對獨立的社會力量,本身就是在建立一種調節社會矛盾的模式,它有助于建立一個小政府、大社會的社會結構。

  三是積聚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我把它理解為社會成員之間的相互信任,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的責任,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的誠信等。社會資本是構建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要素。當前,社會不和諧的種種弊病在我們身邊司空見慣。人與人之間的冷漠、缺乏基本的相互信任,對丑陋事物的無原則寬容,庸俗的實用主義、物欲主義橫流、不相信任何超越性的情感,欺騙與腐敗獲得了默認的合法性,對貧困和不平等的漠視等。這樣的社會最終是不可持續的。集聚社會資本將是我國長期發展面臨的最為艱難的挑戰。對于我國當前的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狀況,有人概括為道德滑坡,世風日下。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促進了經濟增長,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社會責任與精神世界卻走向滑坡。“一切向錢看”的極端正在促使一部分人逐利、失去信仰、理念、意識形態的支撐,缺乏社會責任感,精神世界空虛。社會資本可能是時下我國國民最缺乏的道德資源,這似乎成為許多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共識。社會缺乏信仰、公民和企業缺乏社會責任感,人與人之間缺乏誠信,等等,所有這些對于中國社會發展的深層次影響將逐步凸現出來,并且會影響到數代人的行為模式和思想模式。對此我們必須有深刻地認識,刻不容緩地采取措施逐步解決。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和諧社會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賺錢
彩 信 專 題
雙響炮
詮釋愛情經典漫畫
水藍幸福
海螺愛情精彩圖片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