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遺留灰色清關問題應由中俄協商解決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21日 08:57 新京報 | |||||||||
3月12日,莫斯科警方強行扣押了溫州商人存放于當地倉庫的大批商品。我駐俄羅斯公使程國平3月19日緊急約見俄羅斯外交部主管官員,表示在“灰色清關”問題沒有正式解決前,任何一方都不能單方面采取行動,損害對方商人的合法權益。(3月20日《新京報》)所謂“灰色清關”,是指俄羅斯本國一些官商勾結的“通關公司”,幫助進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稅率進入俄羅斯市場。主要方式為“包機包稅”和“包車包稅”。按此方式,進口商表面上節約了成本,但由于拿不到正規報關單據,商品權屬不得不陷入法律保護的“真空狀態”
早期的“灰色清關”,大都得到俄羅斯海關方面的默許,該國小商品市場之所以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迅速走向繁榮,很大程度是受“灰色清關”推動。但是,這一貿易方式畢竟屬于搬不上臺面的“潛規則”,貪污、賄賂、濫用罰沒權等腐敗行為都由此衍生。兩國貿易發展到一定規模,“灰色清關”反而成為制約兩國民間合作的瓶頸。 從2004年1月1日起,俄羅斯開始施行新的《海關法典》,根據新法典規定,海關應加大通關程序的透明度,簡化通關手續,對“灰色清關”行為,法典也著手進行打擊,規定任何“灰色報關”行為都將受到懲處,輕則補交稅費、沒收商品,重則承擔刑責。 將進出口行為納入法律規范,本是一件好事,問題卻在于法令興而行不力。 法典實施一年來,俄羅斯海關的通關效率始終未見改善,中國商品若走正常途徑報關,仍然要拖上半年,不得不依靠各類報關公司代理。此外,俄羅斯輕工產品的關稅一直過重,單以鞋類為例,不僅要征收15%的從價稅,還有每雙鞋0.7至1.4歐元的從量稅,這對于一向走低價路線的中國鞋來說,成本著實太大。 俄羅斯警方這次拿中國商人的貨物開刀,也并非空穴來風。首先,中俄民間貿易額已達100億美元,而俄對華貿易每年流失的關稅額則為1.2億美元,這一巨大落差早已引起俄羅斯有關部門的注意。其次,俄各黨派在議會選舉中為爭取自身利益,最近都在對華“灰色清關”問題上大做文章。事實上,早在去年年底,中國皮革工業協會已意識到俄方會有所動作,已通過各種渠道向在俄的中國商戶發出警告,要求其規范報關和經營行為,盡量通過俄海關報關協會等單位,建立起正規的報關渠道。 “灰色清關”作為一種歷史遺留問題,涉及各方利益,應在雙方友好協商基礎上解決,而非依靠某一方采取過激行為。在新海關法典的有效實施機制尚未建立的情況下,俄方打算以強制方式“一攬子”解決“灰色清關”問題不僅不可行,也不具備現實性。另外,整頓本國市場秩序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戴著有色眼鏡執法,不但不注重實體上的合法性,還在程序上處處留下把柄,顯然有濫用司法之嫌。 □何帆(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